-
复制有用不喜欢
由AI总结并生成,不保证准确和完整性,不代表我们的态度和观点
其他人还搜了
什么是春秋笔法? - 知乎
2021年12月9日 - 什么是春秋笔法所谓 春秋 本指古人对西周、春秋时期史书的一般称呼。而 春秋笔法 ,也称春秋笔削或 春秋书法 ,又称微言大义。顾名思义, 它是我国古代的...-
春秋笔法_360国学春秋笔法解释: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展开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收起AI说文解字
词语起源
- 时代背景: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后世史官所遵循的修史原则、方法以及指导思想都是在这一时期确立的。
- 直接源头:“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孔子编写《春秋》时,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而是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 文献记载:最早关于“春秋笔法”相关描述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词语演变
- 早期概括: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不过,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 西汉发展:西汉大儒董仲舒在其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使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为其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创造了条件。但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 晋代普及: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他在《春秋左传集解》的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即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 后世运用:后世许多史书和文学作品都运用了春秋笔法。如宋欧阳修组织编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就大量运用春秋笔法。在文学创作中,作者也常通过这种笔法委婉表达自己的倾向和态度,使文章更具韵味和深度。
AI热梗词仅供娱乐参考阴阳怪气
定义和解释:在网络语境中,“阴阳怪气”指的是不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态度,而是用一种含沙射影、冷嘲热讽、话里有话的方式来表达不满、批评或调侃,通过语气、用词等让对方感受到其中隐含的负面意味。 来源和流行背景:该词原本是一个传统词汇,随着网络社交的发展,在各种网络论坛、社交媒体平台上,人们在表达对某些人或事的不满又不想直接冲突时,经常使用这种隐晦的方式,使得“阴阳怪气”逐渐成为网络热梗。其流行与网络交流的特点有关,既可以表达情绪又能避免直接的言语冲突,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讽刺性,因此被广泛传播。 与“春秋笔法”对比: - 含义:“春秋笔法”侧重于在文字写作中通过细节、修辞和材料筛选委婉表达褒贬;“阴阳怪气”更强调在言语交流中用隐晦的方式表达负面态度,不一定涉及写作。 - 用法:“春秋笔法”一般用于形容文章的写作手法,如“这篇文章用了春秋笔法”;“阴阳怪气”多用来描述人的说话方式,如“他说话阴阳怪气的”。 - 情感色彩:“春秋笔法”本身是中性的,可褒可贬;“阴阳怪气”通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 使用场景和示例: - 当看到有人炫耀自己的成绩,另一个人可能会阴阳怪气地说:“哟,这么厉害呢,以后肯定飞黄腾达咯。” - 在办公室里,同事没有完成工作却找借口,有人可能会阴阳怪气地评论:“您可真有理由啊,这借口都能编出一本书了。” 不同语境适用性和效果: - 在网络吐槽、朋友间的调侃等轻松的语境中,“阴阳怪气”可以增加交流的趣味性和讽刺效果,让表达更生动。 - 但在正式的商务、学术交流或严肃的社交场合中,使用“阴阳怪气”可能会破坏和谐的氛围,引起他人的反感,不太适宜使用。
话里有话
定义和解释:在网络语境里,“话里有话”指说话者不直接表达本意,而是通过言语中的暗示、隐喻等方式让听话者去领会其隐藏的意思,往往包含着一些不便直接说出的信息。 来源和流行背景:这是一个较为传统的词汇,在网络交流中,由于人们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含蓄化,为了避免过于直接带来的尴尬或冲突,经常会采用话里有话的方式表达,从而使其在网络上广泛使用并成为热梗。 与“春秋笔法”对比: - 含义:“春秋笔法”主要是写作上的一种技巧,通过文字来委婉表达褒贬;“话里有话”侧重于言语交流中隐藏真实意图。 - 用法:“春秋笔法”用于描述文章写作;“话里有话”用于描述说话的情况,如“他这话里有话,你得好好琢磨琢磨”。 - 情感色彩:“春秋笔法”中性;“话里有话”本身中性,但在很多情况下可能暗示着说话者有一些不太好直接表达的负面想法。 使用场景和示例: - 朋友约你出去玩,你拒绝后,朋友说:“行啊,你现在可真忙。”你可能会觉得他话里有话,似乎对你的拒绝不太满意。 - 在家庭聚会中,长辈说:“现在有些年轻人啊,只知道自己享受。”大家可能会觉得长辈话里有话,是在说某些晚辈的行为。 不同语境适用性和效果: - 在一些需要委婉表达意见或暗示某些事情的场合,“话里有话”可以起到避免直接冲突、给对方留面子的作用。 - 然而,如果在一些需要明确沟通的场景中,如工作中的任务安排、学术讨论等,使用“话里有话”可能会导致信息传达不准确,引起误解,所以不太适用。
查看详细答案有用不喜欢由AI总结并生成,不保证准确和完整性,不代表我们的态度和观点
春秋笔法是什么意思
2018年8月11日 - 后因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 春秋笔法 。. 春秋笔法 又称 微言大义 ,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春秋笔法阅读答案- 360文库
阅读文档2页 - 上传时间: 2023年4月10日
春秋笔法阅读答案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表达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表达时使用某些字眼,是...(写作知识)春秋笔法:有哪些文学作品实例?
2017年10月27日 - 一、 春秋笔法 ,亦称 微言大义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成语词典上对 春秋笔法 的解释是: 春秋笔法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春秋笔法是什么意思_360问答
最佳答案回答时间:2024年11月10日 - 1个回答
春秋笔法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春秋笔法,汉语成语,拼音是chūnqiūbǐfǎ。春秋笔法的意思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
“北溪”被炸,美媒春秋笔法来了:俄军舰艇曾到事发现场_【快资讯】
2022年9月30日 - 不得不赞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不愧是美国的一家老牌媒体,不仅敬业精神可嘉,对新闻写作的技艺也十分高妙,玩的好一手春秋笔法! 美国是西方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