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的太可惜了,她的命确实很苦,摊上这样一个家庭,换做谁也很难坚持下去啊!”
女知青示例图
当得知51岁的女知青自杀的消息后,一位当地村民不无感慨的表示,还一个劲的叹着气。
“是啊!她要是早点离开这里就好了,或许她的人生将有更好的未来。”另一名村民附和道,难免心中有不少惋惜。
只是现在人已经不在了,再多的惋惜和叹息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了。
女知青为何要在年过半百之际选择以这种方式结束宝贵生命呢?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
女知青下乡
新中国的成立推动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进程,同时也让很多人的命运发生了彻底改变。
对于1944年出生的刘琦来说,她的人生发展轨迹就是一个缩影。
从旧社会进入新社会,刘琦和许多普通大众一样成为了这个新国家的主人。
她展现出强烈的政治思想觉悟意识,在上学期间,她除了认真学习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外,还积极和同学一起热心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成为红旗下的先锋少年。
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党中央、毛主席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向全国发出了“上山下乡”的号召,希望广大年轻人投身于火热的农村地区,为党分忧、为国建功。
当时刚从呼和浩和某中学毕业的刘琦在征得父母和哥哥同意后,积极报名去农村锻炼,成了一名女知青。
在组织安排下,刘琦和同年龄段那些怀揣梦想的一些人去了五原县境内一个名字怪怪的贫苦村——红柳圪旦村。
当时刘琦虽然已经19岁了,不过由于身材矮小,她并不符合知青的标准。
在强烈的个人意愿主导下,家人最终还是满足了她的要求。
初来乍到,刘琦被这个村的恶劣环境所深深震撼,这远远超过了她的想象,与自然环境相比,人心的险恶更让没有社会经验的刘琦感到痛苦不堪。
为此她流过泪,为当初的决定而感到后悔过,不过由于拥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她努力说服自己去适应这里。
为尽快同乡亲们打成一片,刘琦开始干起了各种农活,在田地里、河沟等处都留下了她辛勤奋斗的汗水,就这样慢慢的,她同很多村民越来越熟悉。
她的脸上开始有了更多笑容,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姑娘,只要有时间,她就会为大伙表演节目,带去了很多欢声笑语,同时也让她有了一些心理上的归属感。
合不来的丈夫
当时间来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量知青陆续告别红柳圪旦村并回到城市生活。
知青返城示例图
但刘琦却成了其中的例外。
由于身份问题,她一直无法离开这里和亲人团聚,所以心情非常的糟糕,就在她对未来迷茫之际,家中的哥哥给她来信了,信中让她加强思想改造,适应农村生活。
有了哥哥的支持,刘琦决定要继续扎根农村地区,由于年龄大了,于是谈婚论嫁就成了她必须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而在和村民频繁接触中,刘琦发现有一个男人挺靠得住的,是个“理想”的丈夫,这个人就是刘三海。
身高一米八的刘三海性格温和,待人真诚,善解人意,给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通过慢慢接触,刘琦觉得这个男人就是自己理想的好男人,于是在未充分考虑基础上就和对方成家了。
然而,她后来要为自己的这个决定而抱憾终身,因为两人根本不是一路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两人在学历、性格以及交流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可以说没有长期生活的感情基础。
比如刘琦是中专毕业,而刘三海却连小学都没上,平时他们交流都说不到一块去,再比如刘琦勤劳肯干,而对方却好吃懒做,思想上比较守旧,不愿去努力改变贫困状况。
面对如此这般的丈夫,刘琦越来越心烦,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心酸和无奈。
随着两个女孩的出生,刘琦和刘三海之间又有了新的矛盾,刘三海抱怨刘琦没有给他生个男孩来续香火,根本不顾及妻子剖腹产时经历的痛苦。
为此,刘三海从亲戚里过继了一个男孩,直接丢给妻子抚养。
随着农村地区迎来土地改革,他们一家也有了新的变化,承包了好几亩土地耕种。
但由于丈夫懒惰的本性,他们家始终未能走出贫苦的状况,成为这个村里的负面典型。
不久后,他们受知青政策影响而成了农业工人,本来可以利用这种条件去承包农场搞个体致富的,但刘三海根本不听妻子好言相劝,就这样错过了好时机。
人生无望喝药自杀的老师
到了1988年,刘琦的生活又有新的转机。
当时农场学校校长经多次劝说,终于让她当上了老师。
有了这个身份后,刘琦身上阳光开朗的样子又重新回来了,当面对孩子时更加的自信从容,只是一旦回到家面对丈夫,她就显得心情失落。
因为对方依然毫无上进心,继续沉沦着生活,而在孩子方面,除了老大通过努力找到工作外,其他两个都像她丈夫一样,一点出息都没有。
当别人家盖新房、开汽车时,他们家却只能继续待在阴冷的土坯房中,且欠着一屁股债,对于这种看不到未来的生活,刘琦感到心情愈发压抑,没有了生活的奔头和动力。
1995年年底,她像往常一样早起后,就直接去了教书的校园。
看着空旷的学校,刘琦感到很孤独且无助,她不断地想着自己家庭和生活中的种种不顺,心情变得很糟糕,后来她还在教室里发呆了很久。
不知那时候怎么想的,在从校园返回家后,她突然换了新衣服,一脸茫然的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不久后直接喝下了整整一瓶农药。
当发现妻子自杀后,刘三海在村民帮助下匆忙拉着她去医院,但那时已为时已晚了,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1岁那个寒冬腊月的季节里!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完-
文|小方
编辑|青烟
原创首发,抄袭必追究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