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和上海的市区老破小,曾经是楼市的硬通货,流动性很好,学区房老破小,一度引涨北京楼市。但近几年,行情变了,老破小不再受宠。
先来看一些成交对比的案例。
海淀北三环双榆树东里,两年跌幅20%
海淀马连洼,1年跌幅约16%
西城德胜两年多跌幅约15%
西城展览路两年跌幅约15%
以上皆算是北京带学区的老破小,再来一个上海的案例,梅园五街坊距离陆家嘴金融中心只有2公里,3年单价从15万跌到10万。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上涨和下跌。
之前学区房的上涨,主要是因为教改、京户新生人口的上涨周期、以及北京楼市大盘的上涨。
学区房因为前两个原因,超越大盘涨幅。
而现在开始下跌,就是因为学区政策和入学人口开始了反转的趋势,最大利空还是新生人口的断崖式下降。趋势会影响预期,而预期会影响现在的购买决策。
说到底其实都是人口周期,学区房涨幅最快的几年,就是80后的生育高峰到入学高峰;后面就是90后的生育周期了,人口要少很多;00后更不能指望,先不说LGBT等意识形态影响了,城市出生的00后可能要继承好几套房子,农村出生的00后也能更难逆袭。
人口是一切的根本。
北京在控制人口总量之后,刚需一直不足。
北京也知道这种情况,前几年还有为刚需提供了大量的限竞房,这几年的新增供地不再大量提供刚需新房,绝大部分都是改善新盘。
北京显然希望刚需去接盘二手市场,让换房链条转起来。
但刚需还是严重不足,无法全面启动换房链条。
“认房不认贷”只能增加一点新生力量,无法解决长远的刚需购买力。
尽管后面可能会有新的政策鼓励刚需入市,但只要不彻底放开限购,北京可能会长期面临一种刚需购买力不够的境地。
上海落户要宽松得多,对年轻人更友好,为什么上海的老破小也不行呢?
上海老龄化排名全国第一,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超过1/3,60岁以上,买房的就很少了。
上面的案例中,都是位置好的老破小,学区老破小,非学区老破小的房价同样表现很差。
事实上,北京楼市的挂牌量不断快速攀升,链家前台都已经逼近14万套了,大部分是老破小的挂牌。
市场共识的趋势下,老破小卖压很大,这是一个“跑得快”的游戏,后面即使楼市反弹,要涨起来也相对更困难。
从投资增值的角度来讲,还是尽量不要碰,小户型的增值性也相对越来越差,以后楼市主要是富人的游戏,优质改善盘才能增值。大家买房,还是更关注自住的价值吧。
全北京新房实地评测、购房指导、团购优惠,欢迎扫码加管理员微信咨询。
项目群、500人大群等你来
原创不易,如果觉得有价值,
请顺手点赞和“在看”、转发,手有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