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一个重磅消息,恒大岌岌可危。
01
恒大发行不了新票据
9月24日晚,中国恒大又丢出一则重磅消息,鉴于恒大地产集团正被立案调查,目前的情况无法满足新票据的发行资格。
也就是说因为恒大地产被调查,所以发行不了新的票据。房企发行票据是有相关规定的,必须遵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企业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管理办法》。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第八条规定,存在五种情形,不得境外发行上市。其中之一是境内企业因涉嫌犯罪或者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正在被依法立案调查,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的。
而恒大地产在8月1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按道理来说,被宣布调查后,立即就知道不能发行新票据,恒大为什么现在才发布公告?
或许有两个原因,一个是8月23日原本准备举行债权人会议,另一个是8月28日恒大港股复牌。
如果当时就公告发行不了新票据,那带来的影响巨大。现在是推迟到9月25日和9月26日举行的债务重组会议已经被取消了,所以公告出来也没关系。
但是,一旦发行不了新票据,那恒大的债务重组还没经过债权人投票,就要提前难产了。
02
债务重组或失败
今年3月,恒大公布了对超190亿美元境外债务的重组方案,提供了三个选择给债权人。
第一,用新票据按1:1替换旧债,新票据期限为10-12年。
第二,转换为期限为5-9年的新票据,转换为恒大物业、恒大新能源汽车或恒大上市股票挂钩的股权挂钩票据构成的组合。
第三,上述两者的组合。
也就是说,三个选择都需要发行新票据。现在恒大说发行不了,那重组方案不就作废了吗?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那等调查结束了,不就可以发行了吗?确实是如此,但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要一年左右出调查结果。还要一年的时间,债权人已经等不及了。
实际上,即便是可以发行新票据,恒大债务重组也面临着不确定性。前两天,恒大公告称有必要重新审视建议重组的条款以匹配公司客观情况和债权人诉求,原因是集团销售不如预期。
这就说明目前债权人的要求可能和恒大的实际情况差距比较大,双方还在博弈。根据中国恒大的最新财报,今年上半年总负债为23882亿,净资产为-3867.38亿元,仍然是严重资不抵债。另外,净亏损合计392.5亿元。
按照这样的经营状况,债务重组想通过并不容易。所以,恒大只能采取延期的策略。但如果频繁延迟或取消,必然会积压债权人矛盾,最终导致债务重组失败。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第一财经,如果无法有效解决当前困境,破产可能性将会增大。
债务重组和破产重组,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差别巨大。债务重组可以实现降杠杆,变相削债,实际控制人可以保持对国内众多资产和项目的实际控制权。但破产重组的结果,就是实际控制人失去控制权,还有可能是股权清零出局。
对于许家印来说,债务重组就是他最后的希望。一旦境外债务重组成功,那推动境内债务重组就变得容易多了。
如今,恒大仍然资不抵债,巨额亏损,窟窿那么大,即便是给债权人很多股票,那也没用。所以,恒大债务重组前景不容乐观。
03
债务重组无法解决恒大危机
债务重组只能化解恒大的债务,解决许家印的控制权问题,但无法彻底解决恒大危机。
对于房企来说,无论是展期还是债转股,只能缓解燃眉之急,最终能否“复活”还要依靠销售回款。债务重组只是第一步,最终还是要看销售情况。
目前,恒大的经营依旧惨淡,2023年上半年中国恒大实现合约销售金额334.13亿元。据恒大独立核数师表示,恒大还面临着多起起诉、仲裁案件等多种情况,可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上半年楼市依旧低迷,就连之前的“优等生”碧桂园,权益销售金额都下滑了30.44%,巨亏514亿元。更何况是已经暴雷近2年的恒大,销售更是惨淡。
由于暴雷,恒大很多项目延期交付,甚至烂尾,导致市场信心大降。所以,加快“保交楼”,才能逐渐修复信心,扭转低迷的销售。
只不过恒大此前就表示,未来三年还需要2500亿-3000亿元来完成保交楼。即便是债务重组成功了,谁还愿意出这么多钱呢?现在民营房企的融资环境并不好,要不然碧桂园也不至于走到临近暴雷。
恒大的问题还不只是债务,最近,恒大财富总经理杜亮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紧接着中融人寿副董事长、恒大人寿原董事长朱家麟也被传出留置调查消息。手下大将一个个出事,作为老板的许家印能独善其身吗?
债务重组困难重重,官方又动作频频,留给许家印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