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中秋节那天,老人讲“3菜不上桌,福气进家门”!是指哪“3菜”?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
在《梦梁录》中记载: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临半,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
因为,这天的月亮格外的明亮,格外的圆满。因此,人们便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都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而今年的月亮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最圆(望)的时刻是在北京时间9月29日17时58分,也是从2021年开始,连续3年出现“十五的月亮十五圆”的情况了。
“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圆。”秋天在夏季和冬季之间,得时之中,仲秋八月是秋季之中,农历十五又是一月之中。
古人选在这个时候赏月真的是很好,既没有夏天的炎热,又没有冬天的寒冷,秋高气爽,月亮又很少会被云遮住,是最佳的赏月时间。
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中秋节最早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秋夕祭月”,只有帝王之家才能举行和参加的活动。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到了唐代的时候,中秋节的内容丰富了许多,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玄宗游月等神话故事与中秋节结合起来,使中秋节更具有浪漫色彩。
这一天,人们不仅要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还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团圆的欢乐。
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自然会有很多习俗和禁忌。在民间,有老人讲“3菜不上桌,福气进家门”!是指哪“3菜”呢?下面来了解一下!
一、三菜不上桌
1、狗肉
“狗肉不上席”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了,不是说狗肉不能吃,也不是说不好吃。而是古人把狗视为忠诚的动物,能帮助人类看家护院,保护主人。
另外,在过去人们在外出打猎的时候,通常也会带上猎狗,既能帮助主人追逐猎物,又能保护主人。因此,狗和主人之间有着一定的感情,不忍心杀了吃它的肉。
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在一次衣锦还乡的时候,他的家乡人用狗肉来招待他。刘邦觉得这不合礼仪了,有些不妥。于是,他下达了一个诏令:禁止在宴席上使用狗肉。
此外,在过去民间的习俗中认为吃狗肉不吉利,不祥和,有“打狗散场伙”的民谚。意思是说,吃狗肉就代表着散伙、离别。
而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吃狗肉反而有点不太合适这种氛围了。
2、栗子
有老辈人说在中秋节团圆的日子栗子不能上桌,因为,老辈人好谐音的梗,认为栗子的栗与“离”谐音,并且,外壳又是黑色,有悖中秋团圆之意。
其实,这个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在古代传统习俗中,栗子还被视为“五果”之一,与桃、李、杏、枣并称,寓意着吉祥、长寿、健康等美好寓意。
总之,不管怎么说,老辈人说不喜欢栗子出现在中秋节团圆时刻,为了图个安心,就不要摆在桌上了。
3、不完整的鱼
有很多地方有节日或者来了客人餐桌上有鱼的习俗,鱼的谐音“余”“裕”,都有富足、繁盛之意。
一条完整的鱼代表着完整和美满,而一条不完整的鱼则可能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并且,不完整的鱼给人留下摆放不整齐、不美观的印象,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食欲和心情,被视为不尊重客人的表现。
中秋节除了这“3菜”不适合上桌,还有6道中秋必备的“福气菜”。例如,红烧鲤鱼有鱼跃龙门的寓意;四喜丸子有团团圆圆的寓意;辣子鸡有大吉大利的寓意;鱼香茄龙有紫气东来的寓意;萝卜酿肉有锦上添花的寓意;家常合炒有和和美美的寓意。
写到最后:
今年的中秋不一般,十五的月亮十五月亮在十五圆。在这里祝愿大家左右逢源,广接财源,八方合缘,往后的日子一年胜过一年。月满心圆满,福满荷包满,喜满幸运满,福禄寿喜财,通通都装满!
#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和忌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