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病逝,或者是抑郁而终的。袁世凯想称帝,但最后皇帝做不成,就连大总统的位置都保不住了。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内部的主政者为了维护统治,扮演了袁世凯家族的保护人。因此,对于袁世凯的葬礼,黎元洪和段祺瑞都同意拨款50万元作为治丧费用。
不仅如此,6月7日国务院还声明,学校停课一天,禁娱一天,停止演出一周,并降半旗致哀。
袁世凯生前
6月8日,在怀仁堂举行袁世凯遗体入殓仪式。停灵期间,还请了僧侣每日来做法事,政府官员每天轮流到袁世凯灵前瞻仰。
6月28日,袁世凯灵柩出殡,出怀仁堂、中南海,过新华门、天安门、中华门、正阳门,然后到西车站,运往河南彰德城。袁世凯是河南人,所以陵墓选在了河南彰德北郊的洹上村。
期间,还有各种繁琐的仪式、法事、丧宴等等,总之排场极大,盛极一时。
葬礼的人山人海
袁世凯陵墓的建造
袁世凯的陵墓,是他6月6日去世才开始谋划建设的,遵循了袁世凯的遗愿,葬在河南洹水上游。为了建陵,成立了“董理墓地工程处”,并让河南巡按使(巡按使是当时各省行政长官的叫法,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田文烈负责此事。
修建陵墓是个麻烦事,还要投入不少人力、财力、物力,不过当时可以参照清末皇陵的规制建造。田文烈聘请了一位德国工程设计师负责图纸设计,计划建造一处中西结合的陵墓。
袁世凯墓是一边设计,一边建造的,截止8月23日,袁世凯灵柩安葬仪式时,陵墓已经有了大体的框架。
各界人士送的花圈
整座陵墓占地约140亩,南面临水,北面靠山,符合古代风水学的基本理论。陵墓四周建了一圈花墙,并种植松柏,郁郁葱葱。
大门对面建造了安阳桥,长约百米,宽10米,过了桥,进了门,就是陵墓的主体。墓穴分为两层,上层是红色花岗岩砌成的穹顶,下层是棺室,和日常古代房间类似,也设有桌椅,只不过是用汉白玉制作的。
运送棺椁的车厢
抬棺入穴那一天,是80人抬杠从袁府出发,抵达陵墓门前,换成24人抬杠。将棺木送入墓穴之后,还送入各种陪葬品和祭品。完成葬礼之后,封闭石门,又在墓地焚烧大量冥器,安葬仪式才算结束。
安葬仪式虽然结束了,但陵墓建设工程一直在持续,直到1918年6月,袁世凯陵墓才全部完工。期间,有段时间,因为缺少经费,陵墓建设工程还短暂的停工了。
袁林
不过,很快,段祺瑞、徐世昌等几位大军阀联名募捐,又募集了25万多元,袁世凯墓恢复继续建设。
陵墓完工典礼上,时任大总统徐世昌认为,袁世凯生前称帝未果,用“袁陵”不合适,该称这里为“袁林”,并在周围种植了大量林木。
为了维护“袁林”,成了袁林董理社,制定祭祀章程,安排守陵人。按照古代的规矩,还购置了10顷祭田,用作维护“袁林”的费用。
袁林内部
1952年10,毛泽东路过河南,还专门去了袁林参观。虽然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袁林幸运地保存下来。中西结合的陵墓建设风格,十分独特,毛泽东看了一圈,指示当地工作人员:“把袁林保护起来,可以当作反面教材惊醒后人。”
1958年,袁林归安阳市博物馆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袁林成为了珍贵的文化历史遗产,文物价值、教育价值、旅游价值越来越凸显。
现在,袁林已经是河南安阳特色旅游景区之一,每年吸引不少游客去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