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9.9元体验2万分钟实时音视频通话,支持1对1或多人音视频通话,单房可支持300人同时在线,10万人同时观看;全平台互通高品质通话

一段“上海73岁初代丁克,生活幸福、状态令人羡慕”的街头采访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尤其再配上媒体设置的议题“上海73岁初代丁克现状颠覆想象”,瞬间就引爆了舆论。如果说,强调生活幸福、状态令人羡慕只是基于老人的所述和老人的态度,那么强调颠覆想象,显然是在摆明了说“丁克都晚景凄凉”。

只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不排除没有子女的老人,晚景确实有凄凉的。但是有子女的老人晚景凄凉的也不在少数。说到底,一个人晚景凄不凄凉,跟有没有子女没有绝对关系,关键还在于活着的时候怎么计划自己的生活。

事实上,媒体设置的议题“上海73岁初代丁克现状颠覆想象”背后的潜台词是“老了怎么办”,而不是说丁克就干脆没有好的状态。普遍来讲,多数人的想象是,丁克们年轻时轻松,因为不养孩子省下很多麻烦,但是就因为省下很多麻烦将会导致老了迎来好多麻烦,言外之意,有些麻烦账是躲不过去的。

这种观点在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时代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当社会机制保障越来越健全的情况下,这样的观念就有了局限性。不过也有人说,就算社会保障机制再怎么健全,如果没有子女,就算再有钱也难免遭受这样那样的难为,因为在行动不便或意识模糊的情况下,就算老人遭遇护工的虐待,也没有人去给维权。

如此考虑自然是没问题的,但是社会保障机制总会考虑到这一点,并且增加公益性的第二重监督保障,这在很多国家已经在实践了。再说了,虐待的案例总还是极少数,我们还是把眼光放长远,去考虑怎么过好一生,而不是考虑晚年如何?死后又如何?

之所以这样讲,就想说别刻意给丁克们加包袱。因为回到现实中,有没有子女都可能幸福,也都可能不幸福。关键在于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选的,为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承担后果就行。一言以蔽之,爱丁克就丁克,不愿丁克就不丁克。不要不丁克管丁克的事情,也不要丁克管不丁克的事情。

最关键是不要用宏大叙事论是非。因为很多事情一旦进入宏大叙事就没法讨论了,因为讨论就是“你都对”。所以最好的态度是“不黑不吹”。也就是即便评价,也是基于事实评价“好与不好”,而不是因为个例强行设置议题“夹带私货”。就此再去看评论区对媒体开骂,只想说活该被骂。

说实话,报道这种相对不寻常的美好,最好不要再用不寻常的词汇“加特效”了,因为不寻常的美好加上不寻常的词汇,最终就会让事实走向扭曲和刻奇。以至于老人说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颠覆想象”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

有必要说明的是,老人虽然说“我们没有考虑过后面的事情”,实际上真实的情况是,老人跟自己外甥女相处得很好,自己不会上网买衣服,外甥女就给买好。也就是说,老人早已想好了“动不了”之后怎么办了。

挑明这一点,是想说,绝大多数丁克都早已想好老了以后怎么办了,只有失独老人们才多数不知道老了以后怎么办。因为这不只是有没有物质保障的问题,而是精神层面有无被冲击过的问题。作为丁克,一开始就没有孩子,到最后也就习惯了,而失独老人来讲,突然没有孩子,精神层面自然是崩塌的。

所以,真要是关注丁克的困境,也该关注被动丁克的困境,而不是那些本来就自愿丁克困境。因为自愿丁克的困境,除了精神上自我负责,物质保障层面也是自我负责。所以不管老了过得好不好,都也是自己的事情。

这就跟很多父母年轻时没有好好教育孩子,老了之后被孩子“教育”一样。虽然说从社会秩序层面孩子不孝顺是孩子的问题。但是追溯因果时,其实也是另一种因果报应。所以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别归结于丁克不丁克,这个筐没那么大,装不下那么多宏大叙事层面的是非和责任。

于此,媒体真要是想报道“上海73岁初代丁克的现状”,真真切切地感受老人的幸福就好,没必要过分强调是不是丁克这个身份。因为这不仅容易引发误会,还容易把那些爱谈宏大叙事的人带到沟里,以至于明明只是“上海73岁老人的现状颠覆想象”,就因为加上“初代丁克”这四个字,瞬间评论区就吵了起来,可这样真的有意思吗?

内容分享:
【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