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他是北大唯一终身教授、著名散文家、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 也是世人眼中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他为学做人,臻于极致,陈寅恪曾多次推荐他,沈从文、老舍也与他相识,他就是季羡林大师。

或许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文学成就去了解季羡林这个人,但实际上,他除了文学方面大有所成就外,在生活方面也是颇有心得。

到了晚年他依旧不肯放下手中的笔,也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归纳成文,在他的书籍中,人间的烦恼、晚年应该如何度过等等,季羡林都剖析得一针见血。

人到晚年,“哀悼者”季羡林时常回忆起生命中路过的旧人,感念生平帮过他的人无虑数百。字里行间尽是岁月积淀后的深沉回忆,字字泣血、句句真情。

98岁的季羡林回忆起自己的前半生,在他的书籍中留下忠告:老了才知道,人生最大的悲哀有3个,只生一个孩子,排第一,是最大的痛苦。

第一:只生一个孩子的悲哀

季羡林的儿子季承也是一位学者,但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的沟通和理解,甚至有时候会发生争吵和冲突。季羡林没有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幸福,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

一对冤家父子,直到季羡林老了后卧床不起,季承抱着刚出生的儿子,出现在老父亲的病床前,父子这才冰释前嫌。

季老认为,一个孩子不能给父母带来足够的快乐和安慰,有时也不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一个孩子也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第二:健康不再的悲哀

季羡林先生虽然高寿,但是却多次身患重病、两次罹癌。从小身体就不太好,总是病痛缠身,十分痛苦。

季羡林先生也曾经自嘲过:“我现在每天都要吃十几种药,已经成了一个药罐子。”

这些话透露出他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和无助。季羡林虽然在精神上保持了清醒和活力,但是在肉体上却失去了健康和自由,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二。

所以季老在他的书籍中告诫大家,年轻时不要折腾透支身体,别到老了才悔恨不已。

第三:失去希望的悲哀

季老对于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曾经担任过中印友好协会会长,并多次访问印度,与当地的学者和政要进行交流和合作。

但是,在21世纪初期,中印两国之间出现了一些摩擦和冲突,导致两国关系降至冰点。季羡林对此感到非常失望和忧虑。

他曾经说过:“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中印两国不能和平共处,为什么要互相敌视和对抗。这对两国和两国人民都没有好处,只会造成更多的痛苦和灾难。”

因此,季老忠告大家,人老了就不要去太折腾了,尤其是看不到希望的事情,会让自己更加心力交瘁,这是人生的悲哀之三。

或许正是这样的人生态度,让季老活到了98岁。他的人生态度同样值得很多人学习,那些陪伴在季老身边的人,也都感觉自己被老人上了一课。

内容分享:
【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