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记得曾刷屏一时的《长安十二时辰》吗?
当初这部戏因服化道尚佳,剧情紧凑,成功成为了叫好又叫座的精品,而在《长安十二时辰》过去5年后,原班团队打造了新戏:《敦煌英雄》。
《敦煌英雄》在相关信息发布后,这部戏迅速赢得了超高口碑,被誉为《长安十二时辰》的电影版。
从服化道与历史还原度,这部戏不出意外,极有可能超越乌尔善的《封神》三部曲。
乌尔善我们不陌生,毕竟他打造过《画皮》系列,古玄类作品,乌尔善算得上是行家。
但这“行家”得看跟谁比,《敦煌英雄》的导演曹盾,也算得上是“行家”,而且还是全品类的行家,他先后打造了《蜗居》、《雪豹》以及《长安十二时辰》。
当然,《敦煌英雄》最受人关注的,还不是导演曹盾,以及演员团队的强大,而是编剧的强大:作家马伯庸。
熟悉马伯庸的人都知道,他最擅长历史类的小说,同时有着大量的历史底蕴,这让他来编剧《敦煌英雄》,就决定了这部戏的高度还原。
果不其然,从《敦煌英雄》放出来的剧照,就能看出这部戏在历史的还原度上直接拉满了。
对于敦煌,近些年来应该大众都不再陌生了,毕竟敦煌飞天系列,火的一塌糊涂。
这也让敦煌的神秘色彩与美感,深层次的吸引了无数人,这样的热度下,《敦煌英雄》完全可以实现未播先火。
而《敦煌英雄》作为一部历史大戏,浓墨色彩肯定不只是用在了刻画敦煌美人的身上,而是刻画在了“英雄”这个标签之上。
《敦煌英雄》这部戏的历史跨度非常的长远,整整讲述了60年的故事,就这一个细节,就足以吸引无数的历史爱好者了。
敦煌,古代唤作沙洲,安史之乱后,沙洲遭到了吐蕃的入侵,沙洲的守卫军全部牺牲,从此沙洲沦陷。
在吐蕃的霍霍下,沙洲民不聊生,当地权贵张议潮觉得不能任由吐蕃继续霍霍沙洲了,于是揭竿而起,以张家的名望,拉起了一支起义军,与吐蕃连年作战。
张议潮起事后,沙洲的全貌,开始浮现:原来,沙洲从未完全沦陷。
昔日沙洲的守军之一的张都尉,一直在暗中与吐蕃“斗法”,还有逃兵次诺,以及偷粮贼狼鹞子,以及曹家的二郎曹光荣。
简单来说,随着张议潮的起义,沙洲开始乱成一锅粥,大唐西域,在沙洲儿郎的搅动风云下,开启了长达六十年的与吐蕃的争斗之旅。
而这场大规模的作战背后,竟是与大唐主力军全然无关的民兵,六十年的变迁,张议潮等人在沙洲留下了一段神话。
从剧情上来说,《敦煌英雄》讲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足够高燃与让人崇拜。
而让人惊艳的地方在于,是这部戏是曹盾与马伯庸的强强联合,在运镜、取景、构图等方面,有着浓郁的中国风,而在服装、造型等方面,对大唐军民,有着高度的还原。
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这部戏,都是一部精彩绝伦,可以超越《封神》这样的作品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