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一段时间真真假假的“补贴促销”传闻后,理想汽车终于官宣降价了,能够在熙熙攘攘的价格战中坚持到现在,并且连续三个月保持月销三万台以上,理想汽车也算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
理想汽车之所以扛到现在才降价,主要有打造高端品牌和为补短板积累钱粮两层目的。
在蔚来、理想冲击高端汽车市场之前,BBA一直保持着“这地我最大,谁敢多说话”的恐怖支配力,品牌认知刚强难化。这种品牌形象的培育既离不开BBA技术的强大,同样离不开其产品的高价。
在某种程度上,高价等同于高溢价。在很多人眼里,高端产品和服务与中低端之间的价格差距和体验落差不成正比。为了获得20%的体验提升,需要支付多出50%的价格,多出来的30%被拙朴的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品牌溢价”。
这种与产品体验提升幅度不成正比的“溢价”,根源来自人与人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而导致的社会分层。高高在上的人群需要各种高端产品的支撑,以彰显其与普通老百姓金钱和权力的不平等。在微操层面,便是“物以稀为贵”,迎合“得不到才最想要”的人性弱点。
一直以来,BBA就是这么个打法。以奔驰为例,它目前有入门级(Entry Luxury)、核心级(Core Luxury)和顶奢级(Top-End Luxury)三条产品线,每个层级车型释放不同的体验,赋予不同的价格,秩序井然,而且,利润最丰厚的正是体验最高端、价格也在云端的顶奢级产品线。BBA的成功实践遵循了商业世界的法则,也利用了人性的特点:人们愿意支付高溢价,以不成正比的方式获得高人一等的体验。
所以,立志于做高端品牌的理想汽车坚持不降价,再正常不过了。在打造高端品牌的关键攻坚阶段,降价会自毁长城,稀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高端调性。
君不见,上汽旗下的智己和飞凡接连降价,已经把它之前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高端品牌形象破坏得底裤都掉了?而且,跟不降价的理想汽车和“好像降了,好像又没降”的蔚来汽车比起来,降价后的智己和飞凡销量也没能如愿翻盘,七月份平均月销两千,根本就没到及格线。
前段时间,小鹏汽车专门科普了自家的无图XNGP方案,小鹏汽车特意在文中强调“不再有确定信息输入”,“不再有「预验证」的过程”,字里行间似乎在暗戳友商的城市复杂路口NPN(神经先验网络)是带有确定信息输入及预验证的地图。
从目前为数不多的描述来看,似乎可以把理想汽车的NPN视为路口附近的轻度高精地图。理想汽车之所以只采集路口附近的道路特征,一来是因为城市道路中路口占比较低,可以降低采图和制图的工作量,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路口是城市环境中最为复杂的交通场景。当然,理想汽车城市NOA的开通需要等待交通路口道路特征的提取,间接表明了自家的感知模型对路口通行这种复杂交通场景的信心不足,也反映了号称实现了“中国首个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的理想汽车在“去图”道路上的任重道远。
包括感知模型在内的自动驾驶算法的迭代取决于场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想汽车虽然没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庞大车队带来的数据自由,但月销三万多辆的好成绩足以保证它在国内自动驾驶的竞赛中不存在数据上的短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可以认为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算法的升级速度主要取决于模型的训练时间,这意味着理想汽车需要在训练算力上投入巨大的资源,才能保证可以挤掉刚刚声称要进入国内TOP3的智己汽车,坐稳国内第三。在英伟达H100芯片价格逼近4万美元的今天,这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钱。
需要追赶的还有超充站。跟蔚来、小鹏、特斯拉相比,理想汽车的超充站刚刚开始建设,为了形成纯电和增程车型组成的联合战舰,助推其纯电又双叒叕地成为爆款,理想汽车需要在2025年底前建设三千座超充站,这同样需要花大量的钱。
对于李想这种控制欲极强的掌门人来说,他绝对不愿意引进外部投资稀释自己的股权,所以,理想汽车必须通过自我造血,为它的算力基础设施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为它的双能战略挣来足够的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