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互联网+”的利好消息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你会猛然发现这个时代竟在不经意间催生着新一代“土豪”群体,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惊叹互联网赋予的这种“一夜暴富”的魅力,是通过偷天换日还是巧取豪夺的手段,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所猜忌,但极少数人会去反思它背后传递的价值信号,以及追忆那99%死在创业征程上的战友们!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互联网思维下,又一轮创业热潮来临了,而且与几年前的创业模式大不相同。这是一个创业成本最低的时代(移动端的机遇),这也一个创业成本最高的时代(失败率极高);这是一个创业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记得几年前京东、淘宝刚刚风声水起,随之而来的电商时代让很多创业者欣喜若狂,因为一种相对有效的扁平化模式似乎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赚到大钱。但是不久之后,你就会发现这种模式的瓶颈很快显现出来了,因为人脉孤立无援,因为资金不到位而丧失机遇,因为团队不精良而成事不足,因为产品单一而无法持续发展等等。简单来说就是盲目创业引发的“先天不足,后天不力”。这种陈旧的商品捆绑式模式下,看不到创新的成分,因此很容易被别人模仿了去,甚至你的产品设计,你的营销套路等等,都可能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被别人完全复制。
时代变得越来越开放,各品类的营销边界被进一步打破,何况泥古不化的销售态度。创业路上,我越来越深有体会,互联网创业大环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占领先机”就能创下一片天的局面,因为它讲的是资源整合,包括人脉、资金、团队、技术等各环节的链接,都需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所以它需要“高富帅”的组合,拼成没有短板的“木桶”方能成功。因为创业成功的路径有万千条,失败有时只需要一个短板就能致命!
首先,分析创业环境。传统营销模式下,创业者因缺乏全面的市场调查,匆忙上阵,结果是很快乱了阵脚。原因很简单,追求片面的业绩和价值链,各方面资源没准备充沛,虽然从生产到工艺等各环节都不在话下,了如指掌,但却不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以及可上升的空间,最终在同质化中隐退,挥一挥衣袖,也带不走一片云彩(市场口碑)。而互联网创业时代的快速迭代思维下,想要成功就要做足功课,目的是做最擅长的领域,占领高地,我想只有“高富帅”才有这样的决断和果敢。
其次,资金与资源的分配。传统营销模式下,创业者在上项目的时候往往不会去考虑,究竟是营销驱动还是资本驱动,并且有时会盲目乐观,但是现今互联网创业项目,要想做大都与资本利益紧密相关。如果没有资本性的驱动,盲目上纲上线,可能做个半年一年就无法延续生产价值。以本人联合创业的“哒哒运动”项目为例,在项目初期的构思阶段,就会将创业计划书找到风投认证,找专业人从资本角度纠正项目的可行性。如果确认项目可操作后,再做出合理的工作分配与资金匹配,并且不但是找天使估值洽谈,更多的是吸取A轮B轮的建议。原因是,互联网创业想要做大,必须要有项目前期资本驱动过程,需要积淀一定的量,才能构建合理的盈利通道,才能打通整条价值链。那么前期做好了,后面就是层层递进过程,寻求价值链与生态圈构建,并且有时羊毛长在猪身上,这也是与传统产业的本质区别所在。
再者,“高富帅”团队是根本。现代意义上的营销学讲究以人为本有其特殊的含义,团队如果是一盘“散沙”,或者一帮“游勇”,又何谈合作共进。就好像微信上有种“僵尸关系”,意思是看似诺大的朋友圈,实际上多数情况下关系都未被激活,因此能够传递的信息量再大,而实际的到达率却微乎其微。所以但凡成功的公司或大型企业,基本都有一个坚固的创业团队在齐头并进,各负要责。比如我所在“哒哒运动”创业团队,我们四人组合:一个原先在大型房地产企业恒大做过多年政府公共关系的“桥梁专家”;一个在IBM做过多年产品架构师的“技术王子”;一个广发证券公司投行部摸爬滚打数年的“金融分子”;一个常年钻研互联网市场营销,并先后服务于万家乐等上市公司的“营销哒人”;我们身上的人力资源就能实现有效拼接和优势经验互补,最后帮助公司快速走上正轨。
由此看来,互联网创业时代讲究的是全盘的操控和全方位资源的统筹,它真的是需要具备“高富帅”的技能组合才能成功驾驭。除了物理上的匹配,说“高富帅”才能担此重任还有一个原因,因为他们身上萌发出的一种特质,即超乎思想的情怀。
从目前蹿红的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板块预测未来的商业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以解决用户痛点为需求的创业目的将成为主流意识,围绕实际需求直击痛点进一步开发产品的卖点,挖掘资源的优势需要一种向上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如果没有一定的做大作强的情怀,很容易被现实打败。我们希望这种兼具技能和情怀的“高富帅”,能让这个时代的创业理想迸发现实的火花,同时我们也在努力,用“高富帅”的姿态做好“哒哒运动”,为了最初的创业梦想,也为了我们一代人的不懈追求:让运动约简单,约快乐!从而为“构建开放、分享、便捷的运动社交平台,促进健康、持续、科学的全民运动产业”拼搏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