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式通报了
《2023年10月天津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
2023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
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11115例
其中,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报告
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19种4130例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
新冠、痢疾、乙肝、梅毒、百日咳
没错!新冠仍居榜首!
也在就前两日
沉寂已久的新冠
再次喜提热搜第一
钟南山院士表示
今年11月、12月到明年1月
预测会有一个小小的新冠感染高峰
建议大家尤其是老年人
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尽快接种二代疫苗
中国的疫苗技术路线很多
目前我国有6种疫苗可供选择
也就在不久前
我国三家医院团队
在《柳叶刀》子刊上发表重磅研究
我国首次发现23个长新冠标志物
保守估计,全球既往感染新冠的人群中
有 10% 存在长新冠
影响涉及多器官系统
阳康≠彻底康复
什么是长新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3个月后仍持续出现症状或出现新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个月且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的,被定义为“长新冠”。
长新冠有哪些症状?
张文宏研究团队用一年的时间追踪了2022年3月至6月上海Omicron BA.2疫情期间首次感染新冠的2万多名患者。
在接受随访的21799名感染者中,有1939人(8.89%)在出院6个月后进行的电话随访中报告有“长新冠”症状。
最常见的主观症状:乏力(3.38%)、失眠(2.2%)、脱发(2.06%)和咳嗽(1.74%)。患有“长新冠”症状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咳嗽作为“长新冠”症状的比例高于非重症患者。
哪些人更易患“长新冠”?
研究发现,年龄≥60岁的人患“长新冠”的可能性低于40岁以下的人。女性、既往病史以及急性感染期间的重症感染是发生“长新冠”的危险因素。
半年内 新冠死亡病例580例
重症病例6339例
算上10月份数据
过去6个月,全国新冠疫情累计
死亡病例580例
重症病例6339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2023年10月)
2023年10月1日-10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重症病例209例、死亡病例24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0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24例)。
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
从2023年第40周的8.7%
持续下降至第43周的4.0%
2023年10月1日-10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7646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73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前三位的分别为XBB.1.9及其亚分支、XBB.1.22及其亚分支、XBB.1.16及其亚分支。
警惕新冠与多种疾病叠加感染
据“健康海淀”介绍,支原体感染、甲流、新冠病毒感染这三种易产生叠加感染,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之间,以及与其他病原体之间也容易发生叠加感染,其中两种病毒叠加感染及病毒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叠加感染的情况更为常见。
这些重点群体要注意!注意!
1️⃣ 免疫力低下、免疫力受损、长期用激素,患有慢性病的群体
2️⃣ 不健康作息规律,长期熬夜,经常过度疲劳这样的人更容易发生叠加感染
3️⃣ 还有一部分人是初期感染了一种病原体,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没有接受正规治疗,延误诊治后导致病情加重,进而出现了叠加感染
近期
多种呼吸道传染疾病正处于高发期
一定要警惕混合感染
出门记得戴口罩!戴口罩!
适当的锻炼身体也不能忘
毕竟自身的免疫力强才是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