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方斯嘉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不知道算不算建国以来标的最高的诉讼?

11月4日,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家嘴股份”)发布《关于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涉及重大诉讼的公告》,提及超100亿元赔偿金,一时间令众多网友瞠目结舌。

诉讼中,有上海佳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佳二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及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大股东是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家嘴集团”),是一家市管国企,背后是上海国资。

而此次诉讼中,陆家嘴集团控告的对象有五个,其中被告一是江苏苏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钢集团”),而苏钢集团是中国平安集团的孙公司

▲中国平安通过“新方正”系公司,持股江苏苏钢。图片来自企查查。

平安集团似乎正在遭遇“地产劫”。

11月8日下午,中国平安发文澄清,称注意到路透社发布的一篇有关本公司被有关政府部门/机构要求收购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并承继其债务的新闻报道。公司严正声明,该报道完全与事实不符,公司从未收到任何有关政府部门/机构的相关要求。

不过,当日中国平安A股、港股股价双双跳水,其中,中国平安港股一度跌超5%。

曾经的“隐形地主”,何时能彻底脱身?

222轮报价抢来“毒地”

2016年是房地产的黄金之年。恒大、万科、碧桂园踏入三千亿门槛,千亿房企高达12家,各地地王频出,楼市一度情绪“疯狂”。

也是这一年,陆家嘴集团从共30多家意向受让方中竞争,经过222轮报价,以约85.25亿元拿下了苏钢集团旗下绿岸地产95%股权

绿岸地产拥有苏地2008-G-6号地块上的17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其中包括6块住宅用地、2块教育用地、4块商办用地以及社区中心、加油站、办公用地等,共计17块地。

直至2021年,2号教育用地上所建雷丁学校未通过环评,苏钢17幅地块开始进入污染自查阶段,进而发现土壤或地下水中诸多元素大幅超标,不符合地块原对应的规划用地标准。

▲涉事地块中有两块计划开发为学校。图片来自苏州雷丁学校官网。

这个资产包,也就是如今双方对簿公堂的地块。糟糕的是,一些地块已经开发为住宅楼,完成销售,业主已经入住。

▲涉事地块有部分开发为小区,目前二手房市场价约为1.6万/平米。图片来自链家。

陆家嘴指责苏钢及另外四个国有单位隐瞒地块污染情况,苏钢一年前曾回应媒体:“我们也是国有企业对不对?我们不可能人为地去弄,这完全没有意义。我们国有企业对这方面的要求也卡得很严,不是随便一家单位(环评机构)想来做就能做的,(而且)这个东西也是大项目,不是小项目。”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苏钢曾向苏州市环境保护局提交了《江苏苏钢集团老区焦化区域场地污染详细调查报告》等报告说明污染问题。

不过,陆家嘴与苏钢方面达成约定:“关于部分地块存在土壤污染事宜,根据经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备案的相关调查评估报告,该等土壤环境治理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治理完成后将符合国家和地方性环境质量标准,可根据现有规划文件的要求进行开发建设。

▲陆家嘴的公告显示,多方成为被告。

由于“毒土地”事件爆发,这个投资百亿的区域正沦为“空城”。此事牵扯范围颇广,包括买地方、卖地方、土地检测部门、购房者、施工方等,需要尽快明确相关主体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尽快治理污染土地,以免造成更大的影响。

平安为何接手苏钢?

地块原属于苏钢厂的焦化区,为响应节能减排要求,焦化厂至2013年起陆续停工。在当时,苏钢属于北大方正旗下企业。2022年,中国平安斥资近500亿重组北大方正,于是,苏钢也被北大方正纳入麾下。

虽然购地发生在2016年,但诉讼发生在2023年,如若苏钢败诉,母公司需要因此担负责任吗

据上海艾克森律师事务所分析,原则上母公司不需要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母公司和子公司各以自己全部财产为限承担各自的责任。但如果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出现了人格混同之情形并损害了债权人利益,或者母公司替子公司偿还债务被认定为债务加入时,母公司需要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具体要看收购协议,才能认定。但对于中国平安而言,收购北大方正已斥资近500亿元,此次100亿元诉讼赔偿,必然是笔巨款,中国平安想必不会轻易接受。

此前,中国平安收购北大方正这个“巨无霸”,主要看中旗下医疗、金融、信息技术、教育、商贸及地产等板块的股权类、债权类及其他类资产。

将苏钢收入麾下,一方面是不得不接手。

在2016年,苏钢似乎已是方正系的“包袱”,据“北大方正集团主体与相关债项2016年度跟踪评级报告”,截至2015年底,苏钢集团资产总额76.21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2.46亿元;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72.96亿元,利润总额-5.91亿元。

在平安系打包收购方正之后,如何处理苏钢也成为难题。

另一方面,平安又“馋”着这道菜。

苏钢集团目前被方正商业地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方正商业”)持股约92%,方正商业是北大资源集团于2022年初成立,是为在母公司重整之后,将商业地产独立到了新的平台上。同时,苏钢系被放入平安旗下方正系商业地产部分

据苏钢集团官网介绍,苏钢主要分为两大业务板块,一个是主业钢铁产业,另一个则是物流产业。该公司官网介绍,旗下有“方正•苏高新港”,将港区建设成为提供集储运、中转、加工、交易、融资、信息服务为一体,覆盖长三角,辐射华东、华南,连接全国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基地。

据苏州高新区经发委在2014年披露的一组数据,苏高新港在201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5亿元,今年1-7月再次突破10亿元。

另外,不知道苏钢旗下是否还存在未出售土地?若有,或将成为平安系地产版图的一部分。

地产野心折戟

如果说,苏钢与陆家嘴的争议,尚不足以让平安恼怒。那么,近年来的地产投资,早就已经让平安头疼不已。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已经不再持有碧桂园的股份。”中国平安对碧桂园收购传闻做出如此回应。

在此之前,平安与碧桂园还是合作伙伴。

2015年4月,中国平安以63亿港元(约人民币49.5亿元)收购碧桂园9.9%的股份,成为碧桂园的第二大股东。据媒体统计,截至2021年末,中国平安已累计获得来自碧桂园的分红49.7亿元

此后,中国平安一路减持,至持股低于5%时,后续减持便不需要进行披露,于是,平安逐渐清仓了碧桂园。

作为“隐形地主”,中国平安曾在地产黄金时期,先后入股、合作了融创、华夏幸福、朗诗、旭辉近20家房企,一段时间内,平安享受着巨额收益。另据“房财经”统计,平安不动产通过22家一级子公司,再对外投资二级、三级、四级子公司,共投资了超过400家房地产开发公司

常在河边走,平安难免湿了鞋。

据平安高层披露,平安对华夏幸福股权投资180亿元,债券投资360亿元,累计540亿元。一段时间内,华夏幸福市值缩水了2/3,意味着平安巨亏120亿元。

今年9月,平安不动产收到来自证监会的问询函,有举报者称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时隐瞒债务违约有关举报,具体内容为,发行人为一笔2.5亿元银行贷款提供流动性支持,该笔贷款中有2亿元逾期,经法院判决,发行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发行人未予清偿。

该事件也与其投资地产有关。一则立案时间为2023年8月23日的执行人信息显示,恒丰银行郑州分行向正荣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正荣地产”)与平安不动产合作开发的地产项目,提供房地产开发贷款发生逾期。

恒丰银行对荣璟置业及担保人正荣地产、平安不动产向郑州市中院提起诉讼,要求荣璟置业归还欠款,正荣地产、平安不动产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9月25日,平安不动产通过深圳交易所发布了澄清公告。平安不动产在公告中表示,自己不存在债务违约问题,且预计不会因该案件所涉事项发生实际重大损失。其近期生产经营、日常运营管理均正常,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偿债能力未受重大影响。”

受此事影响,平安不动产计划发行的180亿元小公募公司债券也暂时搁置。

据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公司债券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总营收5.42亿元,同比减少48.96%;归母净利润7.09亿元,同比减少39.66%。截至2023年6月30日,该公司总资产为1086.79亿元,负债总计600亿。

▲平安不动产业绩情况,图片来自Wind数据。

如今,平安正在逐步调整发展策略。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平安的保险资金投资组合中,不动产投资余额为2093.93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4.5%

中国平安总经理助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斌在中国平安召开的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平安从前年开始逐渐压降不动产,现在主要的布局方向是租赁住房这类有长期租赁现金流效应的并且符合负债需求的不动产。”

曾经的“隐行地主”,在地产投资的路上走得越发小心翼翼了。

内容分享:
【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