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实验室怎么能拆?涉及人命,涉嫌销毁证据也要判刑的。中山二院乳腺肿瘤实验室已拆除,院方人士称:“凑巧消防检查。”患癌学生导师苏士是正常出诊的,屁股不染灰尘了。网友表示:还记得那个海鲜市场吗?味道一样,动作很像!

真相只有一个,别迷信爱莲说。

中山二院一导师团队中有多名学生患癌事件,兴国关注。所涉及的实验室已经在11月8日拆除。对此,工作人员表示:“实验室拆除,只是中山大学例行的消防检查而已。检修的日子恰巧就是事件发生的同一天,一开始定的就是今天的日子。”

11月7日,中山二院发布声明如下:

由声明信息可知,确实有三个人在今年确诊癌症,且同在一个实验室下做实验。

患者1,乳腺外科9医生,2017-2022在该中心读博,毕业1年确诊。

患者2,乳腺外科医生,2013-2018在该中心读博,毕业5年确诊。

患者3,外地进修。2021在该中心工作。

3名患者的信息是确定的,只是实验室嘛,碰巧遇到消防检查,又碰巧拆除了这个实验室。不感觉这个巧合妙到毫厘吗?

一位协和医生对此提出了大众的质疑:如果真的想好好证明和澄清,无论如何都不该这时候去拆实验室。这波操作,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公众的质疑,明确指向三个疑点:

疑点1:患癌的博士只有3位吗?

公告中披露的患者信息,与前一天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张聊天截图内容基本一致。

“3个博士1个博士后,都是罕见型。”关联性如此强的三名人员,在相近的时间里,都患上颇为罕见的恶性肿瘤,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

知名医学科普博主“游识猷”提出,三位同患罕见癌的博士,他们之间的生活轨迹是否存在交叉重叠?工作的地点是否接近?研究的课题是否相似?使用的仪器、试剂、实验动物有没有重合?后续与这三人十分接近的人为什么没患癌症?

厘清这些问题,可以更接近事件真相

疑点2:患乳腺癌的博士,是男还是女?

最让网友难消疑虑的,是公告中第三位患癌博士的内容。知名博主“tombkeeper ”评论让人颠覆传统认知:我猜是“他”!

声明指,黄某是女博士,确诊的是“胰腺SMARCB1 /INI1缺失型未分化癌”;刘某是男博士,确诊的是滑膜肉瘤。

可是被确诊为乳腺癌的第三位博士,却没有披露姓氏,也没有指出性别,显得特别神秘。

如果对医学知识没有一定了解,或者对文字组织缺乏足够敏感,一般网友是难以发现其中微妙差别的。

那么,男性会不会得乳腺癌?答案是会的!往往比女性更严重。

第三位确诊的是乳腺癌,从疾病种类上来看并不罕见,如果加上了性别,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仅占1%,但都比女性更严重。同时,乳腺癌也是三种癌症中,与三位博士所在科室,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联系最为直接的病症。

疑点3:研究团队患癌比例极高,社会患癌比例能低?

声明的另一处表达,更引起网友不解。公告显示,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于2009年启用,至今培养超过200名学生。

中山二院刻意强调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在一些网友看来,这三位博士同在一个团队内,患病比例极高。如果扩大到社会上,患病比例则被大大拉低。

这个质疑,显然是直指实验室存在背后的“特别”用意。

消防检查要拆屋!这可谓天下奇闻,头一回听闻。

就算检查出有问题,也可以等到事件调查完以后再整改吧?建个实验室岂是儿戏?明显是故意毁坏证据。

按照法律思维,明知是证据还故意毁坏,应当作出不利于毁坏证据一方的认定。

这个举动实在太拙劣了,哪怕你找人放火把实验室烧了,也甩锅给消防队把实验室拆了靠谱啊。

熟悉的配方,一样的味道,以前就这么干过,主打一个死无对证。

内容分享:
【腾讯云】9.9元体验2万分钟实时音视频通话,支持1对1或多人音视频通话,单房可支持300人同时在线,10万人同时观看;全平台互通高品质通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