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当机器的巨大钢铁刀片还在忙碌地旋转着,地下的红薯刚刚露出土面时,附近村民已经匆匆忙忙赶来。

他们扛着锄头来到田里,毫不犹豫地开始挖掘,土块飞溅,红薯暴露在阳光下。有些人拎着麻袋,急急忙忙地将红薯装进袋子里。

红薯地突然遭遇了突袭,女主人声嘶力竭地大喊,怒骂这些村民,但这一百多号人,她根本拦不住。

她的喉咙已经变得沙哑,挥舞着双手,试图制止这场抢夺,但村民们像潮水一般汹涌而来,毫不受控制。

在这种绝望下,女主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仿佛一只无助的小鸟面对一群饥饿的猛兽,无法改变局势。

面对这个充满紧张和混乱场面,女主人的努力几乎被冲散在无情的人潮中。

这是捡拾?还是哄抢?为何这样的事情会频繁发生?

1

红薯成熟,丰收的季节,女主人为了收割,租了一台收割机。

由于一些红薯比较大,一部分未及时收割的红薯仍然留在土地里。闻讯赶来的村民们冲进红薯地里,他们弯着腰,撅着屁股,手脚麻利地挖着红薯,土块飞溅。

女主人急得像只蜜蜂一样在地里团团转,到处劝解这些村民。她的声音在混乱中显得微弱无力,但他们根本就不理睬。

女主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上千斤红薯,被村民无情地挖走。她身单力薄,只好选择报警来处理。

在农村有一个普遍的“规则”,只要机械收割过,村民就可以进去捡拾。但他们似乎忽略了,这必须经过主人的同意。

这实在让人愤怒至极!明明那是别人辛苦付出的心血,怎么可以毫不羞耻地去哄抢呢?

此前,河南多地也出现过村民集体抢夺的事件,偷窃花生、玉米,甚至药材,给种植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还带来了很恶劣的社会影响。

10月份,河南周口市的一片玉米,地里也惨遭哄抢,最后只好请警察来维持秩序。

哄抢都能这么明目张胆,这是不把别人的东西当别人东西了?

2

就在不久前,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冯唐乡的万女士,她承包了一片土地种植药材白术。

疫情期间,白术的价格不断波动,甚至持续走低,她深陷亏损的泥潭。

终于今年市场的变化给她带来了一些希望,价格有望上涨,眼看35亩地的白术又到了收割季节。

为了尽早收割完,万女士雇佣了20多人一起帮忙。当天下午1点左右,机器的第一轮收割结束了,刚开始第二轮收割时意外发生了,机器突然发生故障。

收割被迫停了下来,就在这时,突然有四、五百名村民如潮水一般蜂拥而至。他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篮子,拿着各种工具,正跑向田里。

他们挥舞着镢头,快速刺入泥土,然后用力翻动,药材便显露出地面,再用小刀轻巧地挖掘,轻轻拔出药材,把它们迅速扔进篮子里。

万女士伤心欲绝,她身体颤抖,坐在地上,泪如雨下。她哀嚎着:“求求你们别抢了”,她的声音充满着绝望。

她试图挡住那些村民,但还是无济于事,只能无助的看着自己的白术被抢。

尽管药材地里有工人们阻止,但村民太多根本就无法劝阻。

万女士无奈的说:“捡漏习惯了,没办法”,很多都是附近村子里的老年人,找了很多人都拦不住,直到后来报警,警察来了才将人陆陆续续赶走。

可还是有些人离开了之后,等警察走了又继续回来捡拾。

最后经过清点,药材被抢走约2万斤。

这件事在全网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警察的帮助下,最终万女士损失的3万元全部被追回来。

按照官方的解释,当时机器第二遍收割时发生故障,附近的村民以为已经收割完毕,纷纷进入地里捡拾药材,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误会。

但实际上因为现在基本采用机器收割,只是无法收割的特别干净。

村民又默认可以捡拾收割后所剩的作物,但渐渐的这些习惯造成部分老年人,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开始得寸进尺。

这同时也显露出当地对秋收管理存在漏洞,没有制度化管理,放任村民“捡拾”的习惯,造成一件件恶性事件发生。

3

有网友表示:

这种事情真的让人心寒,农村法治问题一直存在,这一件件的事情让人大跌眼镜。我们需要更多的法律宣传,帮助农村的老百姓了解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这次抢夺红薯的事件,不知后续的处理结果如何,相信相关部门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最关键的理念差异是,村民们声称他们只是在“捡拾”,而不是“抢夺”。但这种现象似乎让一些村民觉得,只要他们人多就可以无视法律。

实际上我们对待这种哄抢行为必须零容忍,不能忽视法律法规,要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河南相继出现了这些抢夺事件后,据说,一些河南人在外打工都受到影响了,很多去应聘保安的工作都被拒绝。

网上有一位爆料人说,一个顺德的朋友在厂里面上班,有一个河南人过来应聘保安。

结果值班室的人直接把他打发走,说他不适合这个工作,后来才知道是老板交代了,只要那边的人一律不收。

也有网友解释道,其实这种现象在河南农村比较普遍,不管是花生、红薯还是药材,都会有人来捡漏,有的主人家也会同意。

有一位网友说,10月28日,他在周口项城收白术,收割机只要一离开,就有很多村民冲进来,捡个三五斤,有的会卖给主人家,有的自己留着。

其实也说明了,这是农村一个常见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坚决的执法措施,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捡拾”不能变成“明抢”这极大地破坏了社会风气,如果任凭这种歪风不断蔓延的话,将会对法律法规的严酷挑战。

我们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更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和劳动成果。

作者:冰融奇豆

编辑:毛毛雨

内容分享:
【腾讯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流量包1分钱起,负载均衡7.3折起,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速来抢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