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流量包1分钱起,负载均衡7.3折起,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速来抢购

20世纪60年代末期,世界上的主要军事大国陆续开始研发和生产具有更加强大的火控系统、装甲防护和更加机动灵活的主战坦克,是为“第三代主战坦克”。

相比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国的M-26“潘兴”坦克,或者是冷战时期唱主角的苏联T-72坦克(这是准三代坦克,或者说三代坦克的门槛),三代主战坦克的威力完全提升了一个档次,已到了划时代的程度。

对于当时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来说,研发三代坦克虽然耗资巨大,时间周期比较长,但并非难事,装备了复合装甲的美国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的早期型号于1981年开始陆续装备部队,前苏联防御力更强的“T-80”则于1976年形成战斗力。

1979年,德国的“豹2”开始服役,1982年,英国的“挑战者”加入英军,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虽然在1991年才开始交付,但其战斗力要超过美国、德国的同类装备,并被法国人骄傲地称为“第四代主战坦克”。

和西方各国相比,新中国的主战坦克研发可谓步履维艰,1969年研发的第一代主战坦克刚刚诞生就已经落伍了,由于特殊年代的耽误,国防科工委直到1978年4月才开始二代坦克的论证。

到了1983年,作为新中国二代主战坦克的80式还处于样车试验阶段,而人家的三代坦克都已经在满世界跑了!

这让国防科工委的领导同志十分着急:我们的坦克比人家的落后整整两代啊!决不能再回到像朝鲜战争时期那样,让战士们拿着炸药包去炸敌人的坦克呀!

但是,我们连二代坦克都没造出来就要研制三代坦克,这不是还没学会走路就急着要跑了吗?

这时,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邹家华想到了刚刚从五机部退休的老战友祝榆生,老祝是1918年生人,当时已经66岁,这个年纪才退休也已经算是“超龄”了。

但是,邹家华心里却笃定了这个“活”只有祝榆生挑得起来,因为他最了解“老祝”,那可是个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八路。

虽然祝榆生没有搞过坦克,但他在部队多年,很清楚部队需要什么样的武器,而且他当过五机部(后来的兵器工业部)兵器科学研究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长,这就足够了。

当邹家华告诉祝榆生,国防科工委打算任命他为新型主战坦克总设计师时,这个1938年参加八路军,和日本鬼子、国民党反动派死磕了十多年,负责新中国自主的武器研发三十多年,只剩一条手臂的英雄还是犹豫了。

倒不是他怕辛苦,怕累,而是怕自己不能胜任,耽误了主战坦克的研发时间,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

毕竟已经66岁了,精力体力不复盛年,重担不是想挑就能挑的呀!

1948年3月,人民解放战争如火如荼,当时已是华东军政大学军教处副处长的祝榆生组织平射迫击炮敌前试射时火炮突然发生卡弹故障。

他疏散人群后自己检查火炮试图排除故障,就在这时炮弹突然爆炸,当场把他的右手臂炸得支离破碎。

后来祝榆生在医院里躺了三个多月,经历两次手术,右臂被全部切除,成了残疾人。

本以为这次事故会给他留下巨大的阴影,让他远离军工事业,没想到他很快又回到了一线岗位。

那时候的祝榆生年轻,敢想,敢拼,丢了一条手臂没什么,只要脑子没坏,就能继续为革命贡献力量!

解放后,祝榆生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从事兵工教育工作,后任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副院长,1960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在哈军工,作为炮兵工程系领导的祝榆生揣着课本几乎听遍了系里所有的课程,只要是对武器研发有用的他都听,他才不在乎自己是不是系主任呢!

一边学习,一边实践,银行职员出身,原先是个“土八路”,专门改造土武器的祝榆生,竟然成为系统的火炮研究专家了。

就这样,在军工系统埋头干了30多年,祝榆生先后参与了压制、防空、反坦克兵器等多种型号武器的研制,他不是坦克设计专业出身,却对坦克的结构十分熟悉,这也是邹家华选择祝榆生的原因之一。

1978年,第一届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授予祝榆生领导的团队研发的82mm无后坐力炮、火箭增程破甲弹、弹道参数测量计算机等16项成果“全国科学大会奖”。

但现在“老祝”是真的老了,这一次听邹家华讲明来意以后祝榆生没吭声。

邹家华不死心:这是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直接下达的陆军装备重点项目!

他以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精神去了一次,又一次,第三次祝榆生终于松口了。

1984年1月底,祝榆生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新型主战坦克总设计师。

只不过上任时的困难是他始料未及的:80年代初期我国的兵器工业技术水平距离国际先进水平太远了,祝榆生到设计院所和工厂里转了转,发现堪用的计算机屈指可数,数控机床和数控加工中心更是寥寥无几。

至于设计水平、工艺水平,那更是令人揪心,工厂长期亏损,哪有钱来投资硬件和软件?换句话说,就算有第一流的头脑,设计院和工厂也没有办法把它变成第一流的主战坦克!

但祝榆生一点也没有灰心丧气:像他们这样从革命战争年代过来的人,大风大浪,艰难险阻见得多了,现在这种情况,充其量只能算小问题。

既然他已经当了这个总师,就有责任把第三代主战坦克搞出来,而且,是比外国人的坦克更加强大的那种。

祝榆生受领任务时,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曾十分含蓄地对他说:你们的任务是研制可以和国际先进的坦克相抗衡的国产坦克……

说句实在话,就按当时祝榆生手头能动用的资源来说,这已经算是高要求了。

但祝榆生心中却不以为然:打个平手有什么用?要研发就研发能把对手打掉的坦克!

这就是老革命的志气!

他把这个目标具体为三个方向的要求:国产三代主战坦克的火力系统要占领世界主战坦克的制高点,防护系统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动力系统吨功率要与美国的M1A2坦克相当。

当时祝榆生也没有想到,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竟然来自于退休之后。

很快,王哲荣、傅宝玉、杜惠昌三位副总师也到位了,王哲荣负责总体组,傅宝玉负责总师办(设计和技术协调),杜惠昌负责动力组。

同时,总参装甲兵局总工程师姚神保带领的技术人员配合祝榆生开展设计工作。

按常规思路,国产三代主战坦克应当有一个对标对象,通俗地讲就是要有个“模子”,1980年代后期,我国可以近距离接触到苏联的T-80和美国的M1A2。当其他设计人员提出在苏式坦克和美式坦克中间选个型时,祝榆生却不以为然。

他的思路是:我不管苏式还是美式,只要能打赢对手的就是我们要的款式。既然是国产坦克,那就要自力更生,自主研发,搞出我们中国的特色来。

这是一个全新的思路:系统集成,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

团队的人员在佩服的同时也有隐约的担忧:这个想法虽然很高明,但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恐怕实现不了。

很快第一个难关就来了:火炮选型。

火炮是坦克的灵魂,在火力相当的情况下,谁能打得到对方谁就赢,在同时开火的情况下,谁能打得穿对方谁就赢。

当时三代主战坦克上的滑膛炮主要有苏式的125mm和美式的120mm两种型号,而且项目组的同事普遍倾向于采用美式的120mm滑膛炮。

为什么?因为120mm炮的炮口动能强,也就是我的炮弹能打穿你而你不一定能打穿我。

但祝榆生却选择了苏式125mm炮,这是因为苏式炮的装药室体积比美式炮大了30%多:M1A2的药室体积不到10升,而T-80的药室体积高达13.4升。

他一针见血地提醒同事:我国目前生产的发射火药药力仅为美制火药药力的80%,如果再采用美式火炮的小药室,根本达不到炮口的设计动能。

如果和M1A2对垒,人家的火炮射程可以打10公里,我们只能打8公里,相当于我们在2分钟内要白白挨打,你怕不怕?

反过来说,如果采用苏式火炮的大药室,炮口动能提升空间更大,将来我国发射火药的性能提高之后可以比M1A2打得更远。相当于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开炮,我们的炮弹就已经砸到他们脑袋上了。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服气!

在我国技术人员的创新设计下,给国产三代坦克装备的125mm滑膛炮采用了全新的炮钢、镀层技术和液压自紧工艺,威力不仅不在苏制炮之下,而且更有过之。

内容分享:
【腾讯云】视频通信爆款 9.9 元起, 提供电商、教育、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