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锂电池的性能几乎抵达了极限,根本无法代表新型能源的未来”!

一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广泛使用的锂电池,因续航短、起火、寿命不足等问题,饱受诟病,日企丰田等燃油车巨头更是多次公开表示,”不屑参与新能源技术研究,续航都不足燃油车的十分之一”。

令人意外的是,口口声声不看好新能源发展,丰田却悄悄拉起了科研团队,不久前抢先落地全固态电池,在产业届大肆炒作:充电10分钟,里程可达1600公里。日媒称这项固态电池技术即将步入量产,“超越中企20年,将彻底终结锂电池时代”。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先优势,难道真的就此荡然无存?

01 新技术突破,日本靠它弯道超车?

日本燃油车的辉煌,曾经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万万没想到,面对“新能源转型”时的保守,却让他们失去了汽车产业的霸主地位。

10年间,我国作为汽车产业的后来者,紧紧把握住了时代风口,跻身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头羊的地位。上半年,我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出口量激增160%。过去的9个月销量达28.75万辆,出口量暴涨262.4%。

日本丰田等燃油车巨头,却在几年里一路丢盔卸甲。2023年至今,出货量仅为2.4万台,还不到比亚迪一个月的零头。

尽管如此,丰田却无所谓地表示:“未来不是电动汽车的。”其高层更多次指责我国“新能源汽车就是炒作”,并伙同马自达、本田等日企展开了“反电者联盟”。

日本毕竟当了50年汽车界老大,此话一出,一呼百应,不少人都开始质疑新能源汽车。在质疑和嘲讽下,我国车企只能坚持着继续搞研发,有时还被说是“智商税”。

然而,表面上反对新能源的日企丰田,私底下却奋力研发,近日,更是联合日本山梨大学、早稻田大学,成功落地全固态电池,据悉,日产全固态电池充电10分钟,续航将超过1500公里,其电池容量已达产业届峰值。

日媒透露:早在2012年,丰田就开始投身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如今旗下专利已达1300多项。全球断层式第一。业内甚至直言:日本固态电池技术已超越我国20年。

02 沉不住气?日企仍有致命缺陷

作为日本新能源的代表,丰田赢定了吗?对此,宁德时代霸气回应,“不足为惧”。

一项新科技想走向市场,并不简单。据悉,日产固态电池受限于原料为题,成本高到离谱,逼近30万元,是普通锂电池的数百倍,更不用提整车的成本了。

不仅汽车,日本一直引以为傲的生物科技也是如此,即使技术研发成果世界顶尖,甚至18年出18个诺奖,但市场化进程也曾惨遭滑铁卢。

10年前,东京大学科学家率先落地生物缓衰技术Prrovital(中文译为“洛维派”),落地胶囊类成品受到厚生劳动省(相当于我国卫生部)的关注,被寄希望于在国民中推广普及、以应对本土日益严重的中老龄问题。

日本多家生物科技企业迅速相应号召,进一步通过京东等渠道,将其引入我国市场。然而,其高达20000/克的核心原料成本,却成了市场化普及的最大障碍。不解决成本问题,精尖科技就无缘落地市场、服务大众。

丰田的固态电池,正在重演其生物技术的市场遭遇。

荷兰FutureBridge评估:受限于成本、原料等问题,固态电池技术上虽然获得重磅突破,但投入量产、大规模装车,至少需要7年。正如上述“洛维派”止衰胶囊,后期也是在日企取得量产技术突破、成功将成品的均价砍至数百元后,才逐步打开本土市场,并通过京东等渠道普及到我国数百万普通中年及老年群体。

丰田技术突破不假,但最快也要到2030年才能实现商用,其市场化之路,并不好走。

03 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当下来看,我国新能源技术的市场化竞争力十分强劲。

近日,央广网报道,我国中科大研制出的国产固态电池,性能和日本差不了多少,成本却只要日产的4%。此外,宁德时代的超充电池也逐步进入量产阶段,性能几乎与日本的全固态电池拉齐。

此外,车企蔚来旗下的ES6和ET7等车型,也开始探索过度形式的半固态电池,平均续航能力超过1000公里。

新能源行业的主导权,未来在谁手里,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内容分享:
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