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 独立 穿透
导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苏银行坚定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多元金融服务,为村民创业、农产品加工、农村建设等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健增长,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日前,江苏银行发布2023年三季报。数据显示,报告期末,江苏银行小微贷款余额62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6%,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6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90%。
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生长着众多小微农企。江苏银行争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银行,坚定金融报国、金融为民之志,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秉承“服务乡村、助力农民”的理念,为农村经济注入动力,为村庄的美丽和富裕添砖加瓦。
近几年,江苏银行通过深化数字化金融服务、加强协同合作、精准支持产业发展等措施,切实扛起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截至今年9月末,江苏银行涉农贷款客户已超6.7万户,余额超2630亿元,其中投向农业及相关产业贷款超860亿元,三年实现倍增,连续多年在人总行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中获评“优秀”等次。
1
振兴引擎
金融活水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发挥“金融引擎”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已成为金融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广袤的县域和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不足,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深入,建设金融服务的物理网点成本高一直是制约农村金融发展、导致金融服务难以“下乡”的重要因素。
作为植根于江苏地区的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网点多、本地熟、对市场需求敏感、更了解当地,成为江苏银行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凝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合力,江苏银行深化“两会一通报”推进机制,加强“总分支、前中后、子公司”联动,并持续推进“融旺乡村行”系列宣传,积极开展以金融服务下乡为主线的新型农业主体拓客行动,让助农惠农政策和资金直达一线。
截至今年9月末,江苏银行涉农贷款客户已超6.7万户,余额超2630亿元,其中投向农业及相关产业贷款超860亿元,三年实现倍增。
事实上,当前制约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原因是农村信用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商业银行与贷款申请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制约了商业银行对农村经济的助力。
对此,江苏银行与江苏人保、中国银保信等机构加强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深耕传统银保业务领域的基础上,通过创新重点产品、聚焦重点对象、推进重点活动,共同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质效。
在创新重点产品上,江苏银行通过线上接入江苏省农业保险数据,以农险保额评估农户生产经营情况,同时根据农户实际资金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为农户提供信贷支持。该模式上线2个月以来,已为农户授信1000余户、金额4.5亿元。
围绕聚焦重点对象,江苏银行通过对接村支两委、村会计、乡镇农经站负责人等“关键人”,了解当地农险参保情况和参保人群,针对目标客群,协同江苏人保开展客户预授信并举办专场推介,提升服务精准度。截至9月末,该行已实现江苏省农户预授信2.8万户。
江苏银行还通过共同对接重点乡镇、分发宣传折页、张贴宣传海报等活动形式,加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乡镇、信贷直通车“乡村行”等重点活动的推进力度,通过银保双方人员渠道复用的方式,利用各自农村区域的资源优势,提升融资需求客户的触达效率和农业保险的普及度。
2
因地制宜
精确灌溉乡村特色产业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金融支持并非毫无节制的大水漫灌,把资金精准送到乡村振兴最需要的一线领域至关重要,对此,江苏银行有着独到的见解。
江苏南北地形狭长、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只有根据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科学划分“区域功能”,才能更大潜力发挥土地的“产能”。
如何为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贡献金融力量?江苏银行一直在思考和行动。
近几年,江苏银行加强和提升以重点领域支持为导向的产业贷款,主动对接优质粮油、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绿色果蔬等四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围绕农业产业核心企业上下游拓展服务。目前,该行粮食金融全产业链融资余额突破300亿元,“棉e通”累计放款超55亿元。
其中,阳山镇作为中国著名水蜜桃之乡,也是监管部门确定的首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之一。
江苏银行结合阳山地区地缘特色和资源禀赋,积极构建三级协同推进机制。该行加快落实主办行制度,将金融服务全方位融入地方,在当地建立了良好口碑。目前江苏银行在阳山镇投放贷款已超13亿元。
具体来看,江苏银行为当地多家水蜜桃专业合作社、水蜜桃种植大户配套“苏农贷”、“惠捷贷”、“农户经营贷”等三农特色产品,累计为60余户农户办理了超4200万元的授信业务。同时,江苏银行积极支持阳山镇重点农业项目实施,先后为阳山镇美丽乡村改造提升项目、阳山工业园区产业优化提升项目、无锡惠山区阳山新渎苑三旧改造提升项目、农业龙头企业无锡阳山水蜜桃有限公司等提供资金支持超11亿元。
该行还深化“三联三清单”机制建设,积极与政府部门对接,巩固与科技局、招商局、财政局、行政审批中心等部门的联动,获取有效的客户白名单,搭建银政企互惠的桥梁。
据统计,仅今年江苏银行就协助阳山镇经济运行科在阳山村、住基村、新渎社区等各村引导100余户企业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引导企业通过平台一键式对接金融机构、一站式获得金融服务。目前,江苏银行共服务阳山本土小微企业160余户,金额2.5亿元。
3
科技赋能
探索数字化支农新模式
比起传统金融服务方式,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实现服务对象的下沉,更好满足农业工作者的资金需求,为农村创新创业提供相对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此外,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还能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长尾效应,带动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增值。
不过,在推动数字化支农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难题,其中,数据是重中之重。
为了破解数据难题并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及性,江苏银行通过搭建“三农大数据平台”,持续丰富数据来源。今年上半年,该行还推进中国银保信、人保、苏农云、江苏联合征信涉农数据对接,完成农业保险及农业主体数据接入,积极对接地方政务数据、征信公司、农业平台、信用村信用镇等涉农数据,共同推进“外部数据引入+人工数据采集”方式,丰富农业农村数据源。
除了“扩数源”外,江苏银行积极利用丰富的数据源推进“建模型、拓场景”数字建设工程,在客户画像、策略模型、预警监测三个方面加大探索力度,推动“三农”服务智慧进化。
首先,江苏银行跳出传统信用评价模式框架,探索农业保险大数据的线上化、标准化应用,构建能够主动发现、准确识别农户客群主体信用的专属画像。
再者,江苏银行依托“融旺乡村”平台、“随e融”小程序,完成涉农特色产品线上申请渠道整合,提供自动化、智能化授信,自助完成贷款全流程业务办理,实现快速申贷、随借随还、按日计息,有效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降低涉农信贷成本。
江苏银行还通过直连江苏人保、中国银保信等机构数据库,研发农户风险监测预警模型,加强农户群体的风险自动识别与预警,并应用农险数据定期开展农业领域的相关研究,做好各类农业产业客群的资产质量趋势性分析。
当前,江苏银行已将数字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相融合,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乡村振兴数字化发展体系,构建了多元化数字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以金融科技高水平赋能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