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日张艺谋在日本参加东京电影节,在他看来,两国间的电影文化交流有意义和必要性。10月25日,张艺谋出席了东京电影节大师班,分享了不少干货,信息量很大。
通过媒体报道可知,张艺谋首先回忆了自己在东京电影节拿影帝的难忘经历。当时张艺谋正在拍他的第一部导演作品《红高粱》。而在这之前,他主演了吴天明导演的《老井》,这部作品被送到了当时新成立的东京电影节。那晚,张艺谋正和团队在宁夏戈壁滩上拍《红高粱》的夜戏,制片主任跑过来说“你得奖啦!最佳男演员奖!”张艺谋非常惊讶,这是他人生第一个男演员奖。当时剧组里所有男演员都说“我们不要演了,导演你都得奖了,我们还演什么?”
这段分享,尽管张艺谋只是讲述了三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一件难忘经历,但却很教育人。
台前比幕后挣得多,而且当演员要比当导演轻松,这是不争的事实。《老井》是张艺谋第一部主演的电影,当时他37岁,通过这部电影拿到了大众电影百花奖、东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金鸡奖三个影帝,起点太高了。
但是在那之后,除了《古今大战秦俑情》之外,其他几部电影他都是以客串身份出演,没有过多涉猎表演。试想一下,如果张艺谋在《老井》之后专注演戏,也许之后就会多了一个实力派男演员,但少了优秀的第五代导演,这种选择,是张艺谋导演的坚持,以及他对创作的专注,实在难能可贵,或许只因有了这种专注,以及不以金钱为追逐目标的态度,才会有后续那么多的经典作品吧!
大师班上张艺谋还谈到了日本演员高仓健,两个人合作过《千里走单骑》,在高仓健去世时,张艺谋也曾发文悼念。
他透露拍摄《千里走单骑》时,高仓健在片场总是默默帮助别人,他谦虚、低调、勤奋,从来不坐着,也不去休息室、不去房车,永远在现场站着,即便没有他的戏,也站在远处看着,他敬畏工作不愿意坐下休息。
这样的态度给张艺谋触动很大,他将剧组的所有椅子都撤掉,全体人员都不许坐,把桌子架高,看监视器也站着看。这样的做法,是张艺谋对高仓健最大的尊重,这给当下不少导演在片场对演员颐指气使的行为上了一课,即便是张艺谋这样的大导演,都如此尊重演员,也只有给到最大的尊重,演员才会回馈最好的表演吧!
张艺谋还谈到了好剧本的珍贵性,以及重视演员的想法。他抱怨不管什么渠道得来的剧本,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开发、修改,最长的五年十年都有。这一点张艺谋指出了当下电影市场的短板,我们不缺钱、不缺好导演和好演员,缺的就是好剧本。
同时张艺谋也表示自己是一个习惯讨论型的导演,甚至会在开拍以后和演员讨论出灵感,就停拍一个星期,把整个剧本改了,换一个方式拍。他认为演员是这个电影这个链条的第一生产力,演员表现人物,而人物是故事片最重要的。
张艺谋也谈到了自己的子女。众所周知,张艺谋和女儿合作导演了《狙击手》,他的儿子在《满江红》里客串了书记员的角色,只有十几二十秒的戏份。
表演时间太短,很难得出结论,但《狙击手》能看出来,张艺谋的女儿确实传承了他的优秀基因,在导演方面有能力、有天分。
但这也侧面反映出,张艺谋其实不搞特殊化、不违背行业规矩、不搞潜规则,他没有像其他导演、演员那样卖力的捧自己的子女,儿子都这么大了,直到《满江红》才给了个角色,还只留了十几二十秒的镜头,女儿也没有靠资源和关系给太多帮助,《狙击手》是再正常不过的合作,真是业界榜样,也避免了外界的非议。
而大师班上最重要的干货,是他分享了《满江红》的创作思路和特殊工作方法。拍摄现场有一圈摄影机抓拍演员,穿帮也没关系,而张艺谋在片场天天看一堆监视器,像个保安。
他表示,如果要拍一部色彩浓郁、有造型表现力的电影就要提前跟摄影、美术等各个部门开会,从选景、设计服装开始就着重考虑色彩和造型等视觉美感。而如果希望拍成现实主义,美术不是那么突出风格,就要提前准备很精巧的、小的摄影机,数量6到8台,全部手持,摄影师也要提前训练,要善于到处流流动,用大量自然光,不要影响演员,让演员连贯表现出生活质感,还原出生活色彩。
而《满江红》现场就用了8台到10台小摄影机拍,捕捉演员幽默、即兴的对话,每一场戏都一气呵成的拍完,不中断,有穿帮也不要紧,后期擦掉就行了。张艺谋还调侃“不谦虚地说,我可能是中国导演里看监视器最多的导演。”
回想一下《满江红》,会发现电影里确实有张艺谋提到的自然、近乎于即兴发挥的部分,最大程度挖掘了演员的表演魅力。至于流畅性,张艺谋甚至设想过将电影拍成一镜到底,后来为了不牺牲演员的表演细节没有实施。70多岁的张艺谋,还在不断尝试、探索,用新的方式去创作,年轻的导演们更应该努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