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央视军事频道播出的《砺剑》节目中,首次曝光了我国某型国产巡航导弹子系统的生产线,这也是我国首次曝光现役巡航导弹的生产线。
(我国巡航导弹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可以说是自动化程度极高,一排排加工线上看不到一个手工作业的工人,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完全由电脑控制下的机械臂等自动设备完成,甚至可以24小时不停。这难免会让人想到非常先进的汽车工业无人化生产线,可见我国导弹生产线的技术水平之高。
(导弹零部件进行自动化生产)
而在加工完成后,机械臂会将检测合格的零部件转移到一台无人小车上,而这台小车则会将零部件送往临时仓库,交由全自动堆垛机进行分类放置,全程无需任何人工干预。
这一整条流水线似乎只是常见的自动化设备组合,但我国军工系统能在对加工精度要求极高的军事制造业中实现专项自动化设备的系统化结合本就是一件对整合能力要求极高的事情,更别说在这套系统中所需的全自动检测、误差监控、部件识别与自动化物流运输等高水平子系统了。这恰恰也证明了我国在自动化工业领域所拥有的强大技术实力,堪称“大国工业”的代表。
(自动化机械臂抓取零部件)
这就不得不提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同行了——相比起中国,美国人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差远了。
“战斧”导弹的威名大家恐怕都有所耳闻,然而时至今日,这款导弹的生产线仍然非常的“复古”:从公开照片来看,美国“战斧”导弹的阿拉巴马州工厂,至今仍保留着自动化设备加工/检测、人工运输/组装导弹的“半自动加工”作业方式。他们需要人工从仓库中取出加工好的零部件,再通过推车等方式运到组装车间进行组装,人工加工的占比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很高,和中国的自动化导弹生产线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美国战斧导弹的生产车间里有很多工人)
当然这也不能赖美国人技术不行或者不肯砸钱,毕竟美国的人工成本可不便宜。在部分军工生产自动化程度上美国现在吃了亏,主要还是因为中国有着明显的后发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