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无疑是我国最好的高等教育机构。但即使是在这里工作和学习的精英,也有崇洋媚外、混淆是非的人。
要么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要么是因为被外国文化洗脑,认为外国比自己的祖国好,发表一些匪夷所思的言论。
近两年,网络上流传着“清华培养的人才大部分都送到了美国”的说法。但我们在整理资料后发现,这种说法并没有明确的依据。但决不能无烟无火。肯定有很多高层次人才出国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的例子,所以人们会有这样的看法。
今天我们说的不是清华学生,而是清华教授。疫情期间,她有关中美的言论让很多人不悦。
这位女教授名叫金刻羽,江苏人,1982年出生。她的父亲饶明曾在任部长助理和副部长的财政部工作,后来担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可以说,这就是国际金融界重量级人物人物。
金刻羽有着如此高贵的出身,他的成长非常顺利,很快就成为了精英主义者。
从小,在父母的监督下,他的英语水平就不断提高。高中时,她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那时,她能毫无顾忌地说、听、读、写英语。
为了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金刻羽在高中时被父亲送到美国,就读于纽约哈里斯曼高中。这也是美国排名最高的高中。
不得不说,金刻羽的综合能力也是非常优秀的。一个人在国外用外语接受教育,但仍然可以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高中毕业后,她顺利收到哈佛大学金融系的录取通知书。
即使在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金刻羽依然表现出色。她在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从哈佛毕业后,金刻羽成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讲师。凭借其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卓有成效的讲座,她在短短几年内就获得了终身教授的称号。
金刻羽在国内学术界也备受推崇,清华大学甚至邀请她成为公认的教授。
小小年纪就取得这样的成就,她还获得了“2014全球青年领袖”、“2020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等多项奖项和称号。
本来,金刻羽一直想成为精英年轻人的榜样,并通过口耳相传继续在民间传播。但她写的文章改变了一切。
2020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国,随后蔓延至全球。
金刻羽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当下时刻,中国如何赢得全球信任》。他在文章中认为,这场全球危机是中国加强外交关系的机遇。那么如何加强外交关系呢?她指出,中国应积极向美国供应医疗物资和设备,推迟加征关税;同时,应向欠发达国家提供财政援助。
综上所述,虽然一些媒体“中国应该无条件帮助美国”的概括仍然有些片面,但金刻羽文章的出发点确实值得思考。
首先,他把中国的外交地位摆在很低的位置,认为中国应该主动、公开地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根本没有考虑到美国给中美关系发展造成了多少障碍。说白了,这意味着中国绝对应该赢得美国的青睐。
而且,它无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我们是第一个受到疫情影响的国家。我国人口基数大,疫情防控压力很大。金刻羽其实认为中国应该在他不在乎的情况下如此慷慨地支持外国。他实在不知道该把自己的同胞安置在哪里。
文章一出,立即引来网友批评。很多人斥责她是“精神美国人”,要求她离开中国去美国生活。
迫于压力,金刻羽删除了这篇文章,但没有提供进一步的解释或理由。她的父亲更加关心,并在媒体上向公众道歉,但效果非常有限。清华大学也结束了与金刻羽学院的合作。
你的眼界越宽广,你就越应该明白,美国并不比中国高贵,中国也不必与美国竞争。平等互利合作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
作为中国人,即使我们有偏见,我们也应该更加偏向我们的祖国,而不是忽视我们的同胞,试图巴结国外。金刻羽的文章充分揭露了她的知识被扭曲,她的心不再与祖国在一起,她在中国的前途被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