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前言

他是美国政府眼中的刺头,也是新闻自由的坚定捍卫者,过去数十年里,他无情地戳穿了西方媒体炮制的谎言。

他便是西摩·赫什,全球闻名的新闻调查记者,普利策奖得奖人。

过去半个世纪,赫什先是揭开了美军屠杀越南平民的真相,又公布了前印度总理是美国特工的秘密,还将矛头直指奥巴马,称本拉登被击毙只是一场演习。

近年来,赫什仍活跃在国际舆论场,在他的笔下北溪管道真实的爆炸原因被揭露,即便美国媒体拼命掩盖,但赫什还是将第一手消息公之于众。

那么,赫什到底是何许人也?他为何能够顶住美国压力,爆出如此多的重磅新闻?

乌方败局已定,拜登拼命掩盖

“乌克兰的军队已经战败,但拜登政府还在撒谎”。

前段时间,赫什再爆猛料,为前线扑朔迷离的俄乌局势盖棺定论。

最近两个月,乌克兰屡次传出“反攻”的消息,泽连斯基还高调发表演讲,西方媒体也随之附和,营造了乌克兰占据主动的假象。

然而,赫什却通过军方人脉,顺藤摸瓜,查明了前线的实际状况。

他表示,俄罗斯的三道防线上布满地雷,乌克兰军队仅仅前进几百米就损失了7万多人。

现在乌克兰军人士气低落,泽连斯基已经没有获胜的机会。

赫什在自己的专栏写道,据一名情报官员透露,虽然战争结果已经没有悬念,但是泽连斯基还是没有停战的意图。

在和白宫商量后,他决定继续用乌克兰年轻人的鲜血,拖住俄罗斯前进的脚步。

最后,赫什讽刺道,“俄罗斯赢得了这场战争,但拜登政府必须继续这个谎言,否则海量援乌预算无法通过”。

赫什的消息,如同水入油锅,立即引发了全球热议,泽连斯基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本来,仅凭赫什的一面之词,很难断定乌克兰败局已定,但是泽连斯基的妻子到访纽约,豪掷一百多万美元购买珠宝,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佐证。

毕竟,如果前线战事正酣,指挥官家属哪里有心情大肆购物。

从种种迹象来看,赫什的爆料都有着充分依据,美国媒体长期营造的“乌克兰大反攻”,恐怕只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骗局。

事实上,这并非赫什第一次将目光投向俄乌战场,早在去年9月份北溪二号管道被炸毁时,他便指出美国才是幕后真凶。

在北溪二号事件一周年之际,赫什发布了详细的调查报告。

他援引一位美军军官的说法,称“北溪管道附近出现的鱼雷属于我国,轰炸的方式也符合美国军队的作战风格”。

赫什表示,美国此举,是想削弱俄罗斯与欧洲,尤其是与德国之间的能源交流,从而迫使欧洲向美国靠拢,共同对抗俄罗斯。

对此,白宫自然是矢口否认,但赫什随即抛出了一沓厚厚的文件,俄罗斯官方也表示,赫什所发布的信息,与俄情报部门掌握的情况完全一致。

在一系列铁证面前,美国政府也只好三缄其口,而这,无疑是默认了赫什的说法。

这也为赫什带来了诸多不必要的麻烦,他在博客上表示自从曝光了这则消息后,他多次收到未知来源的死亡警告,有人迫切地希望他闭嘴。

不过,赫什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并默默坚持了数十年。

从天才少年到职业记者

大学毕业后,赫什一头扎进了新闻业,以调查记者的身份四处走访,详细报道了芝加哥贫民窟的悲惨状况。

凭借着这些报道,赫什开始在当地小有名气,他还与大学同学合作创办了一家报社。

但是,他们都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只擅长报道事实,对经营管理并不上心,不久后,报社便以倒闭告终。

这件事给年轻的赫什造成了沉重打击,他甚至一度想要退出新闻界,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一生中的贵人——《纽约时报》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杜尔蒂。

20世纪30年代,为了打压共产主义,美国策划了一系列抹黑活动,包括渲染苏联境内的乌克兰大饥荒,美国媒体称,这场饥荒饿死了数百万苏联人。

对美国模棱两可的表述,杜尔蒂心存疑虑,于是赶赴苏联,进行了为期数年的调查,最终得出结论——不像美国所说,饿死了数百万人。

这一报道,让杜尔蒂获得了普利策奖,但也让他迎来了美国政府的长期迫害。

杜尔蒂的经历,让赫什大为触动,在杜尔蒂的鼓励下,他决定继续扎根自己热爱的新闻业。

于是,赫什只身前往华盛顿,由于他工作能力出色,很快得到了很多大型刊物的青睐,最终,赫什选择加入美联社,在首都任职。

不得不说,赫什是一个天生的新闻人,他嗅觉敏锐、工作勤奋、激情满满,在新闻业高度发达的华盛顿,很快扎稳脚跟,还被不断提拔。

1966年,美联社索性安排赫什进入五角大楼,专门报道军方消息。

对于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赫什非常珍惜。

他积极发展线人、挖掘新闻,给上级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但也正是这份工作,永远改变了赫什的人生轨迹。

揭露生化武器,引发广泛关注

1968年在地形复杂的越南战场,美国的机械化部队讨不到一点便宜。

为此美国竟违反国际法,研制起神经毒气,打算用化学武器打败北越军队。

此时,赫什已经在五角大楼混迹多年,积累了不少人脉,通过特殊渠道,他得知了这个惊天的秘密。

为了尽快将这一反人类罪行公之于众,赫什加班加点,最终写就了一篇精彩的稿子。

不过,美联社却对此兴致寥寥,先是将稿件内容删去80%,只留下一些无关痛痒的信息。

后来在五角大楼的施压下,索性撤下了这篇新闻稿,赫什的心血全部白费。

但他没有放弃,而是继续搜集资料,最终完成自己的第一本著作——《生化武器:美国秘密武器库》。

在这本书中,赫什详细介绍了美国军方违反国际公约,研发、使用化学武器的经过,一经出版,便引发了巨大轰动。

书中提到的“橙剂”,披露了美国在越南犯下的一大罪行。

所谓橙剂,又叫“落叶剂”,可在短时间内令植物枯萎。

在越南战场上,北越士兵经常隐藏在丛林之间,和美军打游击战,茂密的森林是最好的伪装。

美国人吃了不少苦头,便发明了橙剂,用来破坏植被、找寻北越士兵的藏身之处。

然而,橙剂毒性极强,不仅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大,而且对人体的危害也难以估量。

据美国医学院报告,橙剂可导致癌症、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不治之症,是极其危险的化学武器。

美国《沙龙》杂志评价道,倘若没有赫什勇敢揭发,橙剂的存在或许将成为永远的秘密。

美军屠杀平民,赫什查明真相

但在越南战争中,化学武器的使用并非唯一丑闻。

1969年,一位美国大兵被送上军事法庭,在战争年代,这并不稀奇。

尤其是美国军队军纪向来涣散,打不过就跑的情况时而发生,军事法庭上被审判者也是络绎不绝。

不过,这位美国大兵的罪名却不是当逃兵,而是含糊其辞的“不恰当使用武力”。

在瞬息万变、分秒必争的战场之上,稍有不慎就会命丧当场,武力的使用还谈何恰当与否?

赫什马上意识到了其中的猫腻,他费尽波折,联系到那位大兵,通过深入交流,大兵最终将事件和盘托出。

一场后来被称为“美莱村惨案”的反人类事件,由此重见天日。

事情发生在1968年,当时美国情报部门得到消息,称美莱村潜伏着大量越共士兵。

然而,当美军赶到,却发现村庄里没有任何敌方士兵,只有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和老人。

因此气急败坏的美国士兵在村庄内不管看到谁,都当作敌人处理,绝不留下任何活口。

大部分美国士兵,就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毫不犹豫地开枪,执行这一不人道的命令。

妇女、儿童依次倒下,血液染红了村庄的土地,一名5岁左右的小男孩儿躲在泥沟里也被抓了出来,拿起机枪便向他身上扫射。

无辜的村民被绑起来,看着他们痛苦地倒下,美国大兵却纵声大笑,毫无悲悯之心……

在确认大屠杀存在后,赫什四处走访,找寻涉事士兵,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多名士兵难以承受良心的谴责,选择向赫什坦白。

最终,赫什掌握了大量一手口述资料,彻底揭露了美国军方试图抹掉的肮脏事实。

“美莱村惨案”的报道,让赫什获得了1970年的普利策新闻奖的国际报道奖,但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的信誉开始破产。

美国民众意识到,媒体上光荣、勇敢的士兵,在踏足其他土地时,竟成了纳粹般的刽子手。

于是,反战的声音响彻美国各州,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美国不得不考虑终止越南战争。

剑指美国高层,不惧死亡威胁

获得普利策奖时,赫什年仅32岁,在众多获奖者中显得尤为突出。

只可惜,巨大的名气,未能给他带来更好的生活。

被迫害,被打压,甚至连工作都丢了,但赫什一点也不在乎,只要能够揭露黑暗、呈现光明,赫什愿意付出一切。

从肯尼迪,到尼克松,再到里根,都曾经受到过赫什的无情嘲讽,尤其是肯尼迪。

他一度深受美国人喜爱,但赫什却用翔实的资料指出,肯尼迪风流成性、谎话连篇,不仅在白宫内公然招妓,还利用手中权力干预选举。

在赫什的深挖之下,肯尼迪下令暗杀南越领导人吴廷琰的经过也被公开,肯尼迪的形象一落千丈。

到21世纪,赫什的报道愈发大胆,他先是指出印度前总理德赛是美国特工,后来又将矛头指向奥巴马。

2011年,奥巴马政府发布公告,称本拉登已经被击毙。

美国社会一片欢腾,奥巴马也表示,美国与恐怖主义的斗争已经窥见胜利的曙光。

然而,赫什却泼下了一盆冷水,原来,经过调查,他发现击毙本拉登疑点重重,一些参与指挥的军方人士透露,这只是一次演习。

赫什表示,一名巴基斯坦情报官员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将拉登“卖”给了美国。此外,拉登遗体被交付美军“卡尔蜠森”号航母下葬一说子虚乌有,海葬一事根本没有发生。

不过对于赫什的说法,美国官方却称这是毫无根据的。

但最终真相如何,也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了。

结语

美国政府一直标榜新闻自由,但是,美国的主流媒体,却深受政府操纵,起到的作用并非如实报道新闻,而是用来宣传美式制度,抹黑竞争国家。

作为一位不愿屈服的媒体人,赫什穷尽一生,揭开了美国所谓新闻自由的真面目。

赫什的经历,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阿桑奇与斯诺登,他们同样揭露了美国的恶行,但一个身陷囹圄,一个流亡海外。

从某种角度而言,赫什是幸运的,也希望他能够继续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真相。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