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量一个人有无修养的关键之处,就是要看他在众人之上时的所作所为。
最近在一个新媒体群里听课。
群里有位特邀老师,刷新了我的一个认知。
一天,听完课后,照例所有师生在交流群开始畅所欲言。
大多都是向老师请教问题的,这位老师对每一位同学的问题,都艾特出来一对一进行解答。
大家不约而同地赞叹这课没白缴费,这老师真负责。
交流了一阵,群里突然跳出了这位老师发的红包界面。
很多人不禁纳闷了:“老师给我们解答问题,怎么还发红包啊?是啊,该是咱们给老师发红包表示感谢啊?”
甚至有人疑惑地问:“老师你是不是发错群了?”
没想到接下来跳出了这样的几行文字:
没有发错群,我就是发给你们的。
一是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允许我做你们的老师,尽管咱们来自天南海北,从未谋面。
二是感谢你们抽出时间,专门听我讲课,尽管有些地方我讲的还不尽如人意,你们还这样包容我,谢谢你们的支持和抬爱。
群里顿时安静极了。
隔着手机屏幕,我们仿佛看见了手机另一端一位谦卑诚挚,也许比我们大,也许还没有我们大的真正老师。
是的,在这一刻,不管她年龄大小,阅历多少,她就是我们群里所有人的老师。她当之无愧。
那枚小小的红包,像跳动的火苗,里面包着她谦逊平和的做人态度,包着她知恩感恩的儒雅修身。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之所以被列为首项,是因为它是一个人一切行为的基础。
修身后,修养自然不会差。
这位老师的红包,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修养:一块土地向一棵小草致谢,一阵风向一片树叶致谢,一位老师向一群学生致谢。
朋友最近来我在的城市出差。
公事办完后,我们约着一起吃个便饭。
席间,朋友接了个电话,我在一旁大抵听到的是朋友的车在他们小区停着,好像挡住了一位车主的出行。
朋友一再致歉:“不好意思,我这会儿在外地出差,家里也没其他人,实在移不了车。你看能不能找管理员让其他车移动下,实在抱歉。”
电话完后,我们继续吃饭聊天。
几年不见,朋友已从大学时青春阳光的男孩变成了眼前成熟稳重的事业男。
饭后,我去买单回到座位时,又听到朋友在讲电话:“麻烦你接收下红包。实在抱歉,给你带来了麻烦。”
落座后,我也稍感不安,问朋友,那车现在还没开出去?
朋友轻轻叹了口气说,已经开出去了,找的别的车移动的。但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尽管停车时,我已预留了其他车的出行,没想到还是疏忽了一点。
所以发个红包,聊表歉意,对方一直不接收,我就打个电话。
听完朋友陈述,我心中瞬间升起一种敬佩,他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发红包表示谢意,这是我们约定俗成的。
别人为你做了事,或者给你帮了忙,你口头表达谢意,好像在如今的社会,总有点不足诚意。
于是发个红包,
包点真金白银- 让我们的谢意延伸更多使用价值
于人于己,都是件愉悦身心的美事。
但因为自己给对方带来了麻烦,带去了不便,所以发个红包,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诚挚歉意,
这样的红包我还是第一次见。
表姐曾讲过她在日本大阪地铁上的见闻:在日本公共交通上,很少有让座的行为。
不明真相的外国人总是对这一现象感到纳闷,其实真相不是日本这个民族不尊老爱幼,而恰恰是日本人太体谅别人——他们不愿麻烦别人给自己让位,是不想因为自己给他人带去不便。
如果一位老人实在接受了别人给自己的让位,那么他在到站时,总会塞给让位人几颗糖。
这些糖被用来致歉:因为我的年迈给您带来了麻烦,我心中充满歉意。
这些给糖的老奶奶,被称为“饴糖奶奶”,是大阪的一大民族特色。她们随身携带糖果,以便用来致歉。
这些糖果和朋友的红包,都包着同一种素质,那就是:把别人当自己,理解别人需要,体谅别人不易的悲悯同理心。
俗话说:“以谅己之心谅人,以察人之心察己。”
一个愿意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肯为对方着想的人,他的修养自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