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9.9元体验2万分钟实时音视频通话,支持1对1或多人音视频通话,单房可支持300人同时在线,10万人同时观看;全平台互通高品质通话

什么样的爱才是真爱?

如果我们给的爱让对方感觉到捆绑,应该怎么办?

自由飞翔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他成为自己的过程,爱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毫无疑问,每一个父母都自认为很爱自己的孩子,“我爱你”人人也都会说,但我们付出的爱,真的是对方渴望的爱吗?

美国的心理学家艾瑞克·艾里克森提出,在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的第一阶段,儿童需要通过与看护者之间的交往建立对环境的信任感,信任是对父母的强烈依恋关系的产物。父母无条件的关爱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必需,然而溺爱是他们需要的吗?

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成另一个自己,给予过度的满足。正如心理咨询师荣伟玲说: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另一个咨询师袁荣亲认为,溺爱分为包办型溺爱和纵容型溺爱,包办型溺爱的父母,总是重视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来塑造孩子,而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不独立、无法完成与孩子分离的结果,这样的孩子,一方面为父母而活,一方面抵御成长挫折的能力也比较低,更容易产生焦虑、责任感低,很依赖父母,同时又恨他们。

所有的不快乐,都源于没有做自己,
因为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

- 才是最有力量的。

溺爱的父母,没有做自己,被溺爱的孩子,做不了自己。那么什么是真爱呢,真爱不是懒惰的,不是在任何阶段都按照自以为是的方式去付出,而是需要我们看到自己,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他实现他的需要。

如果你是被溺爱的孩子,不要担心,请试着接受自己,并尝试说出自己的需要,并努力争取。

很多父母为十来岁的孩子叛逆焦心,他们追星、玩游戏、喜欢花钱买东西,这些父母大概总是听不到孩子说那句话:“别再把我当小孩子了!”

溺爱的父母通常比较懒,如果用爱一两岁孩子的方式来爱一个渴望被看成独一无二个体的青春期孩子,是不行的。孩子没有被看见被理解,在有一定自主能力的情况下,他们通常会去寻找能让自己体会到关注的情感载体。

这些孩子没有体会到来自父母尤其妈妈的内在的爱,他们对于承载爱的物体就会非常执着。比如有妈妈味道的抱枕、毯子、洋娃娃,更大一些的孩子,可能通过痴迷于电子产品,那些以赚钱为目的,或者把赚足够多钱当成爱的表达的成人,很可能也是因为爱的缺失。

原本是灵魂层面的爱,沦落为需求被满足的层面,这样的满足常常是短暂的,你买了一样东西,需求得到满足后,又会很快渴望另一样东西。自己没有被看见,便看不见物的珍贵。

拥有这样的父母或者已经成为这样的人,的确不够幸运,但是,悲伤的过去是可以被治愈的,爱,或者说这世界的很多答案,向内找,由心找,就一定会找到。

当一个人长大了,会渴望独立的空间。

渴望伸展自己的手脚,尝试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

但是,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孩子是永远不懂事的小孩,永远不知道怎么做事的小孩,他们得时时刻刻为孩子的一切事情操心:读书、上学、毕业工作、谈恋爱、结婚买房生孩子,中国的父母真是全世界最累的父母,为什么?

武志红老师说,这是因为,在这种爱的背后,其实有一种恐慌:

一些父母无法忍受孩子的独立倾向,
无法忍受与孩子分离的规律。

- 担忧

人一出生,就意味着终将面临死亡这场最大的分离,分离,是生命中的永恒主题。

对于孩子处于青春期的父母而言,这场分离的冲突会放大:他们总担心孩子有没有好好学习,会不会又溜出去上网,会早恋吗,担心孩子适应不了社会,甚至会各种挑错,而这个阶段的孩子恰好又有强烈的自主渴望。

实际上,父母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关系必须经历一个转折,从父母有绝对权威到给予孩子适当的做出重要决定的独立性或自主性(Allen&Land 1999;Holmbeck&O’Donnell 1991),这个过程对很多父母来说是不容易的,他们拒绝分离,也是在拒绝自己与孩子的成长。父母们,请反省一下自己,你是不是特别害怕孩子离开你?

 

【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