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一阵温柔缱绻,对你来说Ta或许就是行走的荷尔蒙,处在爱情里的男男女女好像能把一辈子的浪漫献给对方。而婚姻,在很多人看来,则是更复杂的关系,其中包含着放...相关资源:- 点击获取
中学时期老师教我们写作文,说过一句话叫“题好文一半”。这句话毫无疑问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一个打动人心的题目当然会让改卷老师多了几分兴趣然后打个相对高的分数:几分钟一张试卷,谁特么有空欣赏你的文章?
爱情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一阵温柔缱绻,对你来说Ta或许就是行走的荷尔蒙,处在爱情里的男男女女好像能把一辈子的浪漫献给对方。
婚姻,在很多人看来,则是更复杂的关系。
这包含着放大的爱情,但比起爱情,婚姻中愈加亲密的关系让作为一体的两个人事无巨细地分享给对方,不断牵制对方、牺牲对方,同时被对方牵制,为对方牺牲,大卫芬奇镜头下的Nick 和Amy就是一对这样的夫妻。
2014年上映的《Gone girl》改编自美国女作家吉莉安·弗琳的同名作品,中文译名《消失的爱人》,这个双关的名字很是巧妙,既意味着妻子Amy在结婚五周年纪念日当天的消失,也意味着从此男女主人公虽还是夫妻,但不再是爱人的纠结关系。
海报里独留男主一人,但仔细看,背景里有一双盯着他的眼睛,挺瘆人的。
说到这部电影,就不得不谈谈本片导演大卫芬奇这位画风清奇、套路崎岖的好莱坞大导,前几年微博上火爆无比的政治美剧《纸牌屋》,电影《心理游戏》、《搏击俱乐部》、《龙纹身的女孩》以及去年被国人翻拍的《十二宫》等都出自这位大家之手。
芬奇以心理悬疑略带恐怖的风格闻名,在拍电影之前,他接的是商业广告片和MTV的活,再在之前,芬奇是个不满20岁,电影公司里的学徒。(难以置信啊,这个人在三十岁出头就拍了《七宗罪》这种选材争议、众星云集的黑暗好片。)
回到 《消失的爱人》,本片用插叙的手法完美解决了时长的问题,通过插叙将叙事分割成两条线,把二人相遇到女主发现丈夫出轨的若干镜头,穿插进女主消失的一个月之中。偏暗的滤镜、低沉的配乐、开头男主视角的一段独白奠定了片子的基调,这是一部不用细思也极其恐怖的爱情片。
片子多从拥有哈弗心理学硕士学位的妻子的视角记录发生的故事,贯穿全片的线索包括她的日记本,小两口的结婚纪念日游戏,丈夫的情感变化,以及妻子对丈夫出轨行为的复仇计划,而其中从未改变的则是女主对丈夫和婚姻质量的“严格要求” 和丈夫的渣男属性。
有句话说的好,
只要套路深- 谁把谁当真
来自大乡村的Nick套路了一枚纽约白富美,如愿以偿飞上枝头变成凤凰男。然而就像其他的凤凰男一样,结婚两年后失业,Nick只会责怪妻子要签婚前财产协议,导致妻子的信托基金没有自己的一份,然后又以压力大为借口背叛婚姻。
同时,丈夫不知道的是,对生活有高标准严要求的Amy,对亲密关系贯彻的是 “既然我得不到完美版的你,我就要毁掉loser版的你”,这样一个宗旨。嗯,这样看,夫妻俩未尝不是一种般配啊。
影片的最后,在妻子的精心策划和媒体的持续关注下,消失的Amy回到家中,挽救了自家的经济危机,同时将自己打造成American sweet,留下傻眼的丈夫和小姨子不知所措。
纵观全片,每个镜头都有其意义所在,且经常是短短几个镜头就把人物形象刻画地非常鲜明。比如出场不过几分钟的Nick的父亲,甚至是只做了一个镜头背景,然后就一直“活”在台词里的Nick的母亲(影片后段夫人已故)。
许多角色只是寥寥几笔但信息量却不小,且因为都和主角都有密切关系,借此间接地将背景关系和环境映射到主角身上,让观众觉得主角的形象更加丰满。
最后,影片想要引发人们思考的问题已经在开头从大本嘴里念出来了“The primal question of a marriage: What are you thinking?How are you feeling? What have we done to each other?”(这样的直截了当真的不是想偷懒吗!)
谁都知道现实中的婚姻总和理想背道而驰,我们都是普通的个体,两人之间少有不言而喻的默契,也少有为对方牺牲的勇气(毕竟风险不小),所以这些问题放在普通人身上,大概只能说一句,“回忆历历过往,爱过”。
大概是因为人们总是在纠结婚姻是什么,又对于不忠于婚姻的人无能为力,所以作者和导演就挑了一个这样有手腕的女子,狠狠报复了一下现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