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文是一个小巴司机,在一次交通意外中丧生了,他的新婚妻子小慧强忍伤痛也要继续生活下去,还要照顾阿文与前妻生下的儿子乐乐。她开着阿文生前用过的小巴开始新的生活,可是行内的...相关资源:- 点击获取
一个家庭很好的女子,每天搭同样的小巴同样的站回家。
那天,到站她未下车,司机,一个年轻的男子,提醒她,她借口坐着,他猜到她是离家出走。这是他们的相识。
顺理成章,他们相爱。他曾结婚,有个小孩,还是婴儿。她,也还像个需要依赖的孩子。
孩子长大,开始上幼儿园,他们相处很幸福,准备结婚。
他说:屋子装修好,等注好册,你就不能退货了。
故事应该在这已幸福生活下去为结尾。
但他先食言了。
一场车祸,他抛下了她,无只言片语。
她无法接受他的死,即使为他办好了后事,即使依旧抚养照顾他的孩子,即使她只能回家拿钱买下那部小巴由自己艰难地继续开,她却说:糟糕,我哭不出来。
那是因为内心的无法相信,那是因为痛得只能麻木。
孩子不懂何为死亡,她只告诉他,爸爸去了旅行。
那晚,孩子拨打爸爸的电话,说:爸爸,我很想你。
厕所里的她,终于哭了。
开小巴,很辛苦,很累,但她坚持着。
收工前,坐在他曾经的位置上:
回忆起他们的曾经,
那样美好- 如梦一般
终于,梦醒,她拨通那只会转到留言的号码说:我很想你。
但她其实负担不起,房租车租学费,连温饱都只能勉强维持。如那个因车祸在他身边而的男子---大辉所说,撑不了别撑了,不为自己想也为孩子。
也如她姐姐所说:你帮别人养孩子别回家拿钱,爸爸妈妈你一分都未给过。
你很自私,况且你只会害了那小孩。是的,一直她几乎靠的是大辉的帮忙,她独自难以维持。
但孩子的亲妈妈不爱不要他,孩子的爷爷奶奶无能力。
她只能决定交给政府来养。大辉陪同,到了门前,她独自送孩子进去。本来高兴的孩子似乎意识到什么,孩子说:我会乖,不要不要我,妈妈。
或者你带我到爸爸或奶奶那里,或者你问问大辉叔叔要不要我。
第一次,孩子喊她妈妈,却如此情景。她抱着孩子哭了,说她没办法。大辉说:我来养。
这个男子,愿给她依靠。这个曾经因赌博失去曾经的妻子和孩子已变得近乎完美的男子。
她最后一次开那辆小巴,拨打电话,号码也已注销。最后一次如此回忆,她把车子卖掉。原来再爱不代表忘记过去,不代表不再爱那已成回忆的人,只是放过自己。也让他安心。
电影另一感人的便是那女子父亲的沉默的爱。父亲严肃似是专横才逼走了她。但却在她偷偷回家拿钱时,装作不知;偷偷到她家为她煲汤制造是她妈妈做的假像。
在她放过自己后,她说要带着孩子回家住时,父亲只说:回家不用说的。还有很多事不是限制你去做,只想你告诉我一声。
爱,永恒的主题,不管任何类型。可我们却始终无法给它定义,不过无所谓,感觉拥有便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