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当时,清廷一共经历两次征讨,前后历时二十余年,花费将近8000万两的军费,才拿下金川。清廷几乎所有的名将,都参与其中。

“十全武功”,是乾隆对自己一生军事成就的评价。其中一件,就是平定大小金川。

而当金川好不容易平定,乾隆要对武将论功行赏时,有一位要美人,有一位要官,他们二位最终的人生结局都是怎样的呢?

“海拉尔的森林”,注定不平凡

故事的主人公,一位叫海兰察,一位叫乌尔登。我们先从海兰察说起。

海兰察,全名多拉尔.海兰察,鄂温克族人。他这名字起得真是诗情画意,意为“海拉尔的森林”,而他的人生经历也足够传奇

海兰察出生在一个普通百姓人家,起初也只是一名平平无奇的小兵,以至于史料对于他的出生年份和出生地都没有详细记载,大致是在黑龙江一带。

真正使海兰察逆天改命的一战,就发生在他当兵入伍的第一年,即乾隆二十年(1755年),他以索伦部马甲(八旗制兵丁)的身份,随清军征讨伊犁的准噶尔汗国

当时,敌军的首领是辉特部的巴雅尔,巴雅尔战败后,逃入了塔尔巴哈台山(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处),在他身后,有一人紧追不舍,此人正是海兰察。

巴雅尔擅长骑射,可当他刚准备拉开弓箭,就被海兰察精准地射中肘部,巴雅尔痛得掉下了马,海兰察顺利将其生擒。

最终,准噶尔无力与清朝抗争,新疆从此归入中国版图。

而那位射下巴雅尔的小兵,如同“一夜走红”,立刻得到了清廷的重视和提拔。

封赏、加官进爵、改入京师镶黄旗、画像悬于紫光阁功臣像等等,这些都在海兰察的人生中接踵而来。

海兰察也没让乾隆失望,在之后大破缅甸的战役中,表现出色,丝毫不畏惧对面骑象而来的缅军。而此时,他的官职也干到了蒙古镶白旗副都统(副首领),一直守卫着边疆。

出身世家的乌尔登

与海兰察相比,乌尔登的出身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他生于官宦世家,也就是家中历代当官的家庭。从文到武,父亲从小就重视对他的教育和栽培。

先天拥有一个如此高的起点,意味着乌尔登的人生并不像海兰察那么有传奇色彩,但乌尔登并不是那种只喜玩乐的纨绔子弟,他心中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长大后的乌尔登不负父亲所望,不仅习得一身好武功,对行军用兵之道亦有研究,一看就是当将军的料。

父亲起初通过自己的人脉,让儿子先去朝中做御前侍卫。

御前侍卫,相当于皇上的“贴身保镖”,这对乌尔登来说是个绝佳机遇,因为他若能在乾隆身边表现不错,必能更上一层楼,从而光耀家族。

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乌尔登受到了乾隆的赏识,从此,他被调往军营,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将军。

金川之战,崛起之战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小金川土司僧格桑,联手大金川土司索诺木,不服清廷管教,发动叛乱。

金川这个地方,隶属今天四川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从地图上看,它就在西藏旁边,如同一座大门守护着藏区。

所以,对乾隆来说,要想稳固在西藏的统治,就一定要解决大小金川的问题。

其实,早在24年前,也就是1747年,金川就已经造过反了。本身乾隆也并没怎么把他们放在眼里,可谁知,清军连连败退,原因就在于金川有一种叫做碉楼的东西。

这玩意依山而建,一个个耸立在山上,低的有10多米,高的有60、70米,且地基极为牢固,哪怕地震来了都不倒,上面还开有一个个“小孔”便于射击。最可怕的是,像这样的碉楼,金川有三千多个!远观还颇有小长城的“气质”,就差把它们连起来了。

而正是这样的“小长城”,让大清吃尽了苦头,最后气得乾隆四处调兵,合围金川。金川土司莎罗奔见清军阵势浩大,选择了投降,清军这才撤军。

而现在,24年过去,当莎罗奔去世,他的侄孙索诺木又反了

清廷这边,首先派上场的是四川总督阿尔泰,结果几乎全军覆没。

乾隆见金川还是像当年那样不好对付,便再次从全国各地征调大军。

大军浩浩荡荡逼近金川,队伍中,就有将军海兰察和乌尔登。

二人在此战中发挥神勇。

海兰察不愧为后世人们所评定的乾隆朝第一猛将,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举攻克金川多个碉楼和大营,还与几百死士上演了一出悬崖攀爬、天降神兵的壮举。

乌尔登也与海兰察配合默契,通过游击战术,连破金川数座关卡,击败了敌军几个头目。

正是通过这场战役,把海兰察与乌尔登联系在了一起,也正是在此役过后,他们开始真正崛起,扬名天下。

你们要何赏赐?

乾隆终于如释重负了。要知道,所谓的嘉绒藏区(即大小金川流域)问题,早在他祖父一辈的康熙就想解决了。

但那时康熙要征讨噶尔丹,实在没精力对付,加之他的父亲雍正在位时间又短,所以平定金川这个任务,就落在了乾隆的肩上。而金川那些高达60、70米的碉楼,曾经一度成了大清的梦魇。

此时的乾隆非常高兴。等将领们都班师回朝,乾隆立马给他们举行了庆功宴。

酒过三巡,乾隆问他的这些爱将,想要何赏赐?

其实这话主要是在问乌尔登和海兰察,毕竟像章佳.阿桂这样资历较深的将军,早已受到重用,而海兰察、乌尔登才算是金川战役里崛起的后起之秀。

乌尔登说:“臣无需任何赏赐,只愿为大清继续固守江山。”

海兰察说:“皇上若能赏臣几个美人,臣便感激不尽。”

众人听了他的话,都哈哈大笑起来。

那么,二人这般回答后,各自的命运究竟如何呢?

在金川战役平息没多久后,新疆的天山地区,又爆发了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想了想,决定以乌尔登为总指挥,海兰察为副统帅,命令二人领兵前去平定。

由于战事紧急,乌尔登紧急调集五千精锐,就与海兰察朝天山方向进发了。

要知道,新疆的天山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山,所以全军很快由于干旱、疲劳而战力大减。

海兰察见状,急忙派人向清廷请求支援,可由于天气和路途原因,援军一直没来。

眼看清军越来越接近覆没,乌尔登无奈只好与海兰察突出重围,最后只带了四百多士卒返回京师。

乾隆看到他们这副狼狈模样后,大怒,觉得大清的脸都被他们丢尽了。他将乌尔登打入大牢,第二天就将其斩首示众。

至于海兰察,虽然也遭到了处罚,但仅仅是被贬两级,两年后又被乾隆重新起用了。

后来,尼泊尔那边的廓尔喀王朝入侵后藏(今西藏日喀则地区),海兰察依然发挥神勇,使得廓尔喀的头目极力请降,从而保卫了后藏。此役过后,海兰察晋封一等超勇公

晚年在京期间,海兰察与权臣和坤不和,和坤屡屡向乾隆进献谗言,想方设法地要置对方于死地,而乾隆始终信任海兰察,对和珅之言不予理会。

在海兰察逝世后,乾隆赐其谥号“武壮”,并为其亲自题写赞词。

从当初索伦部的一名小兵,到死后能受如此哀荣的臣子,海兰察可以说不枉此生。

冥冥之中,早已埋下伏笔

如果单论先天出身,乌尔登属于是“天”,海兰察是“地”,那么两人后天的命运则完全倒过来了。

虽说乾隆之前就有给武将赐死的习惯,比如说在第二次金川之战中的四川总督阿尔泰,各位是否记得,他就在首战失利后被乾隆赐死,而放眼整个金川战役,被赐死的武将更有几十名。

对于乌尔登的死,可能有人会说,他作为主帅,被斩是很正常的事,但倘若我们回望一些事,冥冥之中其实早已埋下伏笔。

内容分享:
【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