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刷到一个热词:#霸总夫人躺沙发#。
词条底下全是类似这种的摆拍图。
黑夜,宽敞豪华客厅里,女孩娇弱无力的躺在沙发上,身边放着名牌包,身上盖着一看就价值不菲的皮草外套,脚上尖尖的高跟鞋修饰着纤细的脚踝。
精致到每一根头发丝,看似随意实则每个动作都精心设计过,好一幅柔弱感和破碎感拉满的美人图。
其他照片也都是如此,都拍出了照片的精髓:微醺慵懒,娇弱无力。
让刷到的人都感慨:“终于理解为什么总裁回家看到女主躺在沙发上就心疼了。”
这类照片的评论区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效仿摆拍的,类似的教程一搜一大堆。
另一波则是自嘲玩梗:
有妄自菲薄的:
人家往那一躺,那叫犹抱琵琶半遮面,优雅着实优雅,我往那一躺,那叫谁家的猪咋上炕了呢,还四仰八叉的。
有自嘲自己是保姆的:
女主躺沙发上,总裁:她消瘦的肩膀连外套都挂不住。
我躺沙发上,总裁:吴妈,累了就回你房间睡,这种情况我不想看到第二次。
当这股比美风潮和自嘲玩梗风潮愈演愈烈时,终于有人清醒的看到了本质:
看似只是一群人在跟风,一群人在玩梗,实际上,又是一场针对女性的骗局。
其背后依旧是对“白瘦幼”的推崇,依旧是对女性刻意弱化的叙事模板,依旧是对女性“金丝雀”形象的打造。
实际上,类似的“娇妻梗”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同样的骗局披着不同的外衣,一次次卷土重来。
例如各种展现男女体型差的秀恩爱。
男生宽大的手搂着女生不盈一握的腰肢。
男生孔武有力的手臂将纤弱的女生圈在怀里。
男生捏着女生羸弱的手腕。
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例子,都在表达这种体型差是男友力的体现。
可是,我只看到了这种照片里,女性的瘦弱成为了凸显男性强壮的工具。
而她们还沾沾自喜,热衷于成为这样幼态的“娇妻”。
身材从来不是错误,胖瘦与否更不是问题的焦点,而是如果女性甘愿把自己放在两性关系中被保护的位置上,那么自己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再例如,各种展现自己被娇宠的秀恩爱。
前段时间网上很流行的一个梗:“帮我看下女朋友”。
男生抱起娇弱瘦小的女生重重扔在床上,对镜头说:兄弟们我有点事儿出去下,帮我看下女友。
然后女生趴在床上,对着镜头瞪大无辜双眼作出可爱表情,同时疯狂甩脚丫子。
对于婴幼儿或是猫猫狗狗被拍摄成这种视频,我们尚能理解。
然而,当两个成年人中的一方刻意模仿出低幼状态,这种行为就显得颇为令人费解了。
还有神奇的“宝宝碗”。
乍一看也没什么特别的是不是?不就是把自己碗里的东西分一点出来给对方尝尝。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小碗却感动到了许多女孩,她们认为,这是被爱的证明,这是男友在把她们当作小孩。
我表示不能理解,并且大为震撼。
在以上这种叙事模式里,女性总是热衷于在一段感情中把自己包装成被“娇宠”的角色,以此证明自己被爱和自己的魅力。
彷佛自己是这段感情中主导的一方,自以为自己征服了男性,并引以为傲。
实际上,一个个彷佛无脊椎动物,只能依附于男性存在,而自己的魅力、价值,只有通过对方的能力高低和宠爱程度才能彰显。
只有美丽才值得被爱吗?
外貌只是一个女生的下限,只有出众的思想和内涵才能决定一个女生的上限。
源于外貌的爱难以长久,而外貌的好坏也绝非事业生活的唯一决定因素,只有提升内涵、充盈内心,才能由内而外地散发长久的美丽与自信。
肤浅的爱只爱你的外表,深沉的爱一定是爱你的灵魂。
只有白瘦幼才称得上美丽吗?
可是美丽从来没有标准,更不是那么浅薄。
东北雨姐,一个生猛、彪悍、孔武有力的女性,她身上旺盛的生命力,有一种部落女族长的野性美。
拳击手张伟丽,一个有着结实肌肉,在拳击场上驰骋风云的女性,她的勇往直前,不屈不挠,有一种不屈的力量美。
我想起一句话:
“只有你的敌人才希望你瘦弱,同为女性,我希望你跑得快,蹦得高。”
被爱就一定要被当成孩子娇宠吗?
没落的贵族少女露丝说:
“每个人都希望我成为一个优雅娇弱的小女人,但我不是,我很强壮,像匹马似的。
我该做点什么,而不是干坐着,当个装饰品,你看我的手,这是劳动的手。”
十指不沾阳春水、时刻保持美丽优雅的娇妻,也并不比靠自己双手和劳动换取报酬的劳动女性吴妈来得高贵。
最后,把这段话送给所有人:
不必祝她开花,不必教会她爱,
她不必勇敢,不必慷慨,不必乖。
祝她鼎沸好了,祝她有留白,
祝她把世俗的目光,一裁再裁。
祝她在人生海海,
尽兴,开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