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我哽咽着点点头,泪水模糊了视线。我知道,我必须放手,让她安详离去了。
我为母亲料理了后事,把她葬在她最喜欢去的那座小山上。父亲已经90高龄,承受不住这样的巨变,身体每况愈下。我请了一个护工照顾父亲的起居,但他的心却一天天消沉着。
我放下碗筷,轻声问:“爸,您这是什么话?”
我心中一揪,当即反驳道:“您说什么呀!我会永远陪着您的,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父亲摇摇头,没有再说话。他变得越来越默默无语,整日望着窗外发呆。我尽力想让他高兴,但心里也很清楚,他的心已经飞去见母亲了。
就这样,在一个寒冷的早晨,父亲忽然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守在他身边的我,忽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感。我紧紧握住他的手,已感受不到一点温度。泪水夺眶而出,我大声呼喊着他,哀求他不要丢下我孤单一人,可回应我的,只有死一般的寂静。
我独自一人,在墓园里呆站了良久。天渐渐黑了下来,寒风中我蓦然打了个冷战,这才慢慢踱步向家的方向走去。推开房门的一瞬间,我差点以为会看到母亲在厨房的身影,父亲坐在餐桌前等饭。然而,迎接我的只有冰冷黑暗的屋子,还有头顶孤零零亮着的一盏灯。
我忽然有了前所未有的空虚感。原来,这就是“独自一人”的滋味了。
这种失去亲人的空虚感折磨了我很久。我一个人生活了几个月,家中静悄悄的,令我喘不过气来。偶尔我会做恶梦,梦见父母双双离去,跟我越走越远,无论我怎么哀求,他们都毫不回头。我从梦中惊醒,满脸泪水。
我渐渐明白,我并不适合孤僻的生活。我是一个需要关爱和陪伴的普通人,我需要家人,需要朋友,需要可以倾诉苦楚的人。
这天我给女儿李娜打了个电话,邀请她周末回家聚聚。可她的反应很冷淡:“爸,我最近很忙,周末要和男朋友出去,抽不出时间。”
我失望至极,语气也激动起来:“娜娜,爸爸这段日子很不好过,你就不能成全成全我,陪陪我吗?”
“行了,您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是您的问题,跟我有什么关系?”娜娜不耐烦地说,“我现在挂了,!”
我震惊而痛苦地放下电话。原来,在女儿心中,我就是个自怨自艾的负累。我们父女间的鸿沟是如此巨大而深不可测。
然而遗憾的是,就算我想修复我们之间的关系,女儿现在也完全不给我这个机会。
我这段时间精神极为压抑,有好几次甚至想开车直驶而去,与父母永远团聚。所幸我还保有一丝理智,告诉自己要坚强活下去。当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我终于选择去看了心理医生。
医生了解我的处境后很同情我。他告诉我,我现在患有失去亲人后的遗憾症和抑郁症。他开了些药给我,并嘱咐我多与人交流,不要整日困在家中。良好的社交圈可以舒缓我的病症。
我听进去了医生的话。他所说的没错,我需要走出来,难以面对的现实还在那里,我必须好好活下去。
我开始主动与一些老同事、老朋友联系,约他们出来聚会。这些老友们大都已退休,生活闲散,很感兴趣与我重新联络。我们相聚时谈起老一辈的往事,童年的趣事,不一而足。和他们在一起,我感到久违的快乐和放松。
然而我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并未因我的改变有任何起色。这段日子她只打过两次电话给我,问候也很敷衍。她似乎把我完全排除在她生活的圈子外。这让我很是难过。
终于有一天,我向女儿提出想与她见面谈一谈的请求。起初她以工作繁忙为由搪塞我,我只好声泪俱下地恳求她抽出一个周末陪陪我这个老头子。她这才勉为其难地答应和我聚一聚。
见面那天我特意带了女儿小时候最爱吃的点心,想和她重温一下儿时美好时光。然而当我们面对面坐下时,女儿却一直冷着脸,半句多余的话也不肯说。
“我知道您一定过得不好。”女儿冷酷地说,“您没钱了吧?需要我给您生活费?”
我怔住了,心如刀绞。原来在女儿心中,我就是一个缺钱的老头子,我的痛苦她并不在乎,她只关心我有没有钱给她花!这一认知让我无比绝望。
“您现在想起弥补了?太晚了!”女儿冷笑一声,“我不需要您的弥补。以后咱们最好少联系,各过各的!”
女儿的决绝离去让我整个人都崩溃了。我颓然倒在椅子上,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我和女儿的关系就此划上了句号,我这个当父亲的完完全全失去了女儿最后的关爱和信任。
我不知自己在餐厅的角落里呆坐了多久。等我回过神时,天色已晚,餐厅里也没了人影。服务员小心翼翼地走过来,问我是否还需点餐。我这才清醒过来,擦了擦眼泪,求账结走人。
这件事的影响持续折磨着我。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我脑海中都会浮现女儿离去时冷漠的脸。我们就这样形同陌路了吗?我真的没有机会弥补了吗?这些问题天天困扰着我。原本好不容易走出了些许阴霾的我又陷入新的痛苦中。
这段时间我过得极为消沉,甚至有好几次在地铁站台边缘踱步,想一步步挪近边缘然后纵身一跃了却这荒唐人生。所幸我还存着一线理智,告诉自己不能这么脆弱。至少在我还活着的时候,我还可以去帮助一些真正需要我的人。
这天,我收到一个前学生的信息,是我很欣赏的一个学生李晓。她告诉我她考上了北大,这是对我教导的肯定,她想当面谢谢我。我很感动,于是约她出来聚一聚。
见面的当天,李晓兴致勃勃地与我诉说她这些年的经历。我高兴地发现,我的教导确实对她有很大帮助,让她走上了理想的人生道路。这激励了我,我开始怀疑自己此前的消极和厌世想法。也许我不应该放弃,我的存在还是有意义的,我还可以去影响和帮助其他年轻人。
“李老师,您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记在心里,是您改变了我的人生!” 李晓激动地说。
“傻丫头,我只是推了你一把,靠的还是你自己。”我笑着说。然而当她话锋一转,说起她身边还有其他迷茫的同学时,我心中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我可以成立一个志愿者团队,去帮助更多迷茫的青少年!我可以把毕生的人生阅历,化作活水,滋润那些正在成长的心灵!这一想法让我热血沸腾,我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
李晓高兴地表示一定会加入我的团队。我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眼前豁然开朗。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所在,我会用我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年轻人!
自那次与李晓的邂逅,我便开始着手准备成立一个青少年志愿者团队。我先在老同事和一些教育工作者中发出号召,很快就聚集了一批有心人加入。我们选择周末到学校开展志愿活动,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生活辅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等。
活动当天,我看到许多迷茫的孩子在得到我们的帮助后眼中逐渐露出光芒,我欣慰不已。尤其是几个来自单亲或留守家庭的孩子,我把他们叫来,轻声劝导,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他们分享,告诉他们要乐观向上,我会一直陪伴着他们。这些孩子红着眼圈拥抱我,我也激动得泪流满面。
“李老师,你就像我的爷爷一样。”一个留守女孩抱着我说。
我轻抚她的头,心想也许我真能成为这些孩子的长辈,填补他们心中的空缺。这一认知更坚定了我踏上这条道路的决心。
在女儿面前我失败了,但我依然可以成为其他孩子的引路人。
就这样,我们的青少年志愿者团队越办越大,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我重新找回了人生的意义,过上了无比充实的生活。我会定期去医院做心理辅导,身体每况愈上。生活终于在我周围绽放出绚烂的色彩。
直到有一天,一个电话打断了我的美好生活。
那是女儿打来的。她语气平静地告诉我,她打算下个月结婚,我这辈子都不要出现。
听到这个消息,我整个人都崩溃了。老朽的我也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最深处的痛苦,在电话那头大哭大叫起来。
“娜娜,你就这么决定和爸断绝父女关系了吗?我求求你给我改变的机会,给我参加你婚礼的机会!”
我哀求、痛斥,用尽全身力气嘶吼,试图打动这个冷酷无情的女儿。然而等我泣不成声时,那头只剩冰冷的忙音。
女儿再一次决绝地离开了我的生活,很可能永远地离开了。这个认知让我崩溃到了极点,我甚至再次有了轻生的念头。
就在这时,手机一个接一个地弹入女学生们发来的信息。
“李老师,我考上大学了!”
“李老师,我和母亲和解了!”
“李老师,我交到了女朋友!”
这些孩子正值人生最美好的花季时光。而我,已经老去。
也许女儿永远不会原谅我,但这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活下去,将我仅存的爱全数传递给了需要我的人。
于是,在一次志愿者的集会中,我宣布了自己的退休决定。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所有孩子都围上来与我依依惜别。他们双手合十,恳请我别离开他们。
“孩子们,我不是离开,我只是换一种方式陪伴你们。”我感性地说,“我已经老了,该把舞台交给你们年轻人了。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呢!”
“可是没有您,我们还迷茫啊!” 一个男孩激动地说。
“我会一直在你们心中。”我微笑着说。
临走时,我特意去看望了一批我最开始教导的、现在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们。和他们聊起我的退休打算,他们都不舍地流着泪。
“李老师,您是我的恩师,我会用一生来回报您!”
“李老师,我一定会把您的爱心传递下去!”
这些孩子已经长大成人,都活得很好。我欣慰地笑了,我的使命,完成了。
迈入退休生活后,我过上了平静惬意的日子。不再被工作缠身,我有更多时间可以踏青、旅行、下棋,也会定期与老友们聚会。世界在我眼中变得美好而缤纷,我找回了少年般的开朗与乐观。
偶尔我也会关注青少年志愿者团队的动向。新的领导们注入了年轻人的活力,他们举办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受助对象也越来越多。看着种子发芽结果,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骄傲。
我会在重要节日去孩子们家做客。他们都成家立业了,有的还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些年轻一辈们都非常尊敬我,称我为李爷爷。我会给他们讲些趣事逗乐,看着炉火续承的景象,内心万分激动。
就这样,在时间的流逝中,我的白发越来越多,皱纹也深深刻在了脸上。我慢慢感受到了来自身体的种种限制,我知道,离生命的终点也近了。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我会时常坐在花园长椅上休憩。眺望着远方,听蝉鸣鸟叫,任微风轻拂我满头的白发。我会回想起那些为人师表的岁月,会看着眼前长大成人的学生们,会在脑海里一次次重复着“李老师,您就是我的爸爸”。
是的,我活成了许多孩子心目中的父亲,这是我毕生的骄傲。
就让我这样安详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吧。只希望,来世还能遇见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