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是孩子成长的指路明灯。再好的教育,都抵不过一个“厉害”的妈。一个性格稳定、态度温和的母亲,是孩子精神世界的引路人。
这是昨天看到的一段关于母亲的描述,深以为然。
强势的母亲养育出来的孩子一般都是懦弱的。而性格温和、善良的母亲,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都是强大的。
昨天中午,母亲打电话——你摔到腿了?骨折了?严重吗?能下床吗……
我,没事了,已经过去三周了,不疼了,就剩躺床上静养了。
母亲,你想想(这是一种表达感叹、惊讶的常用口语),你咋这么不小心?这得遭多大的罪呀?
我,已经差不多了,明天再复查一下,应该很快就能下地了。
母亲,是不是因为喝酒了才摔倒的?以后不能再喝酒了……
母亲跟我二娘打电话了,说别的事情呢。二娘提到了我骨折的事情,母亲说不知道。
三哥在我骨折当天就知道了,应该是他回去给二娘说了。
于是,母亲就马上打电话过来了。
从住院到昨天,一直都没有给家里说这个事情。说了没啥现实意义,无非就是多一些额外的操心和唠叨。
母亲问我,有没有哭?
我,没有哭,为啥要哭呢?当时没有想象的那么疼,再后来就吃了止疼片。隔天就做了手术,有麻药。所以,也就没有那么疼了。
她还是以为儿子是个小孩儿,要不然,怎么会问有没有哭的问题呢。
我没有哭,但我能感觉到,母亲肯定是掉眼泪了。在她看来,这一切太遭罪了。
父亲这边兄弟三个,父亲最小。在他们那个时代,最大的社会问题是吃不饱,最大的家庭问题是养活父母。
为了老人赡养的问题,兄弟们撕破脸皮、大打出手的情况太普遍了。
一方面确实是因为穷,大家都吃不饱,再加上老人的“拖累”,负担确实有点大。也不像现在,可以有很多的赚钱机会。
另一方面,思想觉悟有问题,越是落后越是自私。再加上儿媳妇们的“鼓动”,父母的养老问题也就成了一个个家庭的大问题了。
轮着养,几兄弟一轮一年;分开养,老大养爹、老二养娘;都不养,让父母单独生活……
父母的赡养问题,核心就在于儿子们的态度,或者是他们的思想觉悟。儿子有主见、有担当了,处理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其次是儿媳妇,如果儿媳妇们能够认识到这是应当应分的事情,赡养老人的事情也就不成问题了。
父亲最小,爷爷奶奶一直在我们家。他们兄弟几个从来没有因为赡养父母的问题讨论过什么,也没有因为养老问题出现相互兑钱之类的事情。
逢年过节也好,日常生活也罢,都是各自随意表达的。
这样的家风,在当年来说,绝对是一股清流般的存在。更是周围十里八村老年人讨论、羡慕的对象。
为什么会是这样?
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一方面是父辈的家庭教养问题,另一方面是母亲他们妯娌们也都是懂分寸、识大体的人。
后来也问过母亲,当年的环境里,村上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赡养老人,越是兄弟多的家庭越是如此。而你们为啥就没有因此“大打出手”?
母亲说,给父母养老送终天经地义,谈不上吃亏占便宜。如果我们都不养父母了,你们要是也上行下效的话该咋办?
无论是我们兄弟俩还是堂兄弟们,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关于家庭的伦理观,肯定是非常健康的。
再者,母亲一直都觉得家里的男人是顶梁柱,一定要让男人吃饱穿暖、活得体面。
特别是让男人体面、让男人有面子,这是很多农村女人意识不到的,更不要说做到位了。但这一点却是极为重要的!
那个时候家里有个手扶拖拉机,也是村上的第一辆。农忙的时候,父亲是最忙的人,全村的农活都需要拖拉机帮忙干活。(我也因此算是见识过中国农业初级机械化雏形的人了。)
这个时候,母亲也总是能把家里最好的、最有营养的东西供应给父亲。
在农村,特别是他们那个年代的家庭妇女们。经历了贫穷生活的百般蹂躏之后,往往都会带着一副尖酸刻薄、满嘴脏话的特殊气质。
太多的家庭男主都是在媳妇们的怨声载道中“苟且”着,这样的家庭氛围成长起来的孩子基本上也都带着自私刻薄、玻璃心极强的特质。
母亲经常说,一个家庭就是在活男人,男人有面子了,别人也就看得起这个家庭了。反之,女人再强势,旁人也是不会高看一眼的。
这样的说法,到现在都还是适用的。特别是一个家庭出现变故的时候,是否能得到外部的援助?更多的因素是取决于男主人的德行。
在我们家,父亲活得是有尊严的。我们就觉得,男人就应该是这样的。
以至于到十来岁的时候,在一个同学的家里,看到他母亲当着我们的面破口大骂他父亲时的场景,当时真心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长大后才发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也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类似的情况再正常不过了。但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一定是“不美丽”的。
很庆幸,母亲和她的妯娌们,都不会有类似的行为。
所以,下一代的孩子们,特别是我这一代的男丁,不仅能保持一个男人最基本的体面,还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价值观。
母亲最大的问题就是唠叨,喜欢絮絮叨叨地说一些家长里短。特别是年龄大了之后,更是如此。
再就是太过于“放纵”自己的孩子,这也是我老婆经常“耿耿于怀”的地方。
比如,我要是说打牌,母亲肯定第一时间把牌桌茶水准备好。我要是准备喝酒了,母亲肯定会第一时间把酒菜准备到位。
也不知道这算不算缺点?时间长了,再想想她年龄,也就释然了。
但这样的缺点对于儿媳妇们来说,多少是有点不好接受的。万幸,她们也都理解的,也或者是习以为常了。家里也并没有因此产生过矛盾。
而媳妇们的表现总体来说,也都是非常不错的。这是因果?还是家风熏陶下的结果?
一个家庭最大的幸运就是成员们的通情达理、积极上进,而我越发觉得,造成这一切的关键要素就是那个家庭的女主人!
有时候也在想,如果母亲不是来到我家,如果是遇到了不讲道理的公婆、还有如泼妇般的妯娌,那会是这样的情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许她这样的人大概率是遇到不那些人吧?如果是遇到了,或许也会尽最大努力去改变吧。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非常坚定一件事,那就是一个家庭的家风形成,肯定是跟女主人的行为和价值观有着极重要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一个家庭的下一代能否有出息,跟他们的成长环境有着绝对的关系。
而决定那个环境的人就是家庭的女主人,所以说,母亲就是一个家庭最大的风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