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任中顾委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局局长的郝盛琦,1924年10月出生于江苏萧县(今属安徽),是个1938年10月参加革命、1940年11月加入中共的老革命。2020年4月5日,郝盛琦因病治疗无效,在北京逝世。
值其忌日,如去看到他在2006年6月16日,由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中国爱心工程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公益事业功勋人物颁奖大会”上的一段讲话,很有感触,特辑录如下,以致对这位老革命的追思。
在这儿,我说三句话,第一句话,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是千秋万代的事业,不仅我们这一代要做,下一代也要努力去做,这不仅对当代有益,对后代也有重大影响,是千秋万代的事业。
社会主义本身就是要注意社会的整体建设、发展、进步,社会主义就是要讲社会,市场经济是讲个人。市场经济中个人要发挥作用,但是市场经济也必须发挥社会本身的优势,而且要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这就是完成一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
第二句话,公益事业是全社会的伟大事业,各行各业都要有这种精神,今天早上我还碰到一个内蒙古的爱心大使,看到司法不公平,他就仗义勇为、仗义执言,争取公平,这也说明公检法部门同样有公益可做。卫生部门、医疗部门尤其有这个事情可做。慈善事业是各行各业的事情,是全社会的大事。
第三句话,当前我们的社会状况,包括党政风气、社会风气急需要有一点思想文化的建树和推动,不要单纯地看经济。过去曾经有某些人说,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这是一位名人说出口的,好象市场经济只有追求利益,只有赚钱才是一个方向、前途和目标,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的歪曲。
社会主义在市场条件下,尤其要讲公益。一个企业的标志,不仅它需要有经济效益,而且要看社会效益如何,就是给社会做了一些什么事儿。有一次会议上我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最近若干年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产生了若干大企业,但是寿命都很短,什么原因?原因当然很复杂,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没有注意到利他,所以它就站不住。
各行各业都应该有慈善行为,都应该有公益思想。我自己本身不是个慈善家,我是一个公益事业和慈善行为的鼓吹者、提倡者、组织者。搞慈善事业的人我是比较支持的,那是为人民做好事,不仅在经济上有效益,最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给予非常好的道德支柱。一个社会有了很好的道德支柱,那这个社会就是摧不毁的,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抵挡住。
昨天某总经理讲,毛泽东时代有几条“回不来”,第一个“回不来”是社会风气回不来了,那时候最困难的时候,就是饿死了,也不去拿公家的东西,这个回不来了。第二个“回不来”是干部廉政回不来了,大家可以回想,如果年纪轻的,可以问问自己的父母、祖父辈的,毛泽东时代的官员是什么官员?……
我听了以后出冷汗,改革开放了,为什么人们的思想不能提高呢?我想,咱们的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在这方面做点推动,不仅影响着群众,也影响着我们的官,影响着我们的党,推动他们,让这几个在毛泽东时代几乎“回不来”的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