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谷歌地球”发布了一张“河北高碑店无人机隐身试验场”的卫星照片,照片中出现了一架全新的大型飞翼式隐形飞机,由于该隐形飞机与中国之前的飞翼式飞机有很大不同,体型也要大得多。笔者不能贸然作出判断,但根据卫星照片显示的信息,倒是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分析,对这种新型隐形飞机有了一个经得起推敲的认识,它与轰20的关系也就自然就呼之欲出了。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架无人机。通过照片,可以发现这架飞机没有座舱,鉴于其机背只有中间部分隆起,这里显然是进气道,如果这里是座舱的话,就没有地方设计进气道了。再结合“无人机隐身试验场”这个拍摄背景,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架隐形无人机。
再看尺寸,以旁边的建筑物作为参照物进行推算,该机长度预计可达28米,翼展很可能超过40米,美国B21隐身轰炸机的长度约只有17米,翼展约45.7米,即使是B2,虽然翼展达52.4米,长度也只有21米。这表明该机是一架起飞重量至少与B21同一级别的大型飞翼式隐身无人机,且长度与翼展之比达0.7,明显高于B2、B21的0.4和0.37,反映了一种新颖的设计思想。
更关键的是,该机还有一对外倾垂尾,飞翼战机带垂尾倒是一件新鲜事,本来传统飞翼布局是没有垂尾的,连独立的平尾也没有,这虽然使隐身性能显著增强,但这也造成了安定性尤其是高速安定性不足的问题,导致采用飞翼布局的飞机飞行速度普遍不快,B2和B21的最大速度都不超过音速。但中国这种隐形无人机将完全不同,其垂尾能在高速飞行状态下提供可观的安定性与稳定性,再加上高达0.7的长度翼展比,其速度很可能超过1马赫,甚至超过跨音速。
特别要强调的是,该机垂尾根部还有一个奇怪的缺口,且缺口的形状还与垂尾的投影比较吻合,因此,这很可能就是轰20宣传的关键技术——可变尾翼。简单来说,可变尾翼就是可沿飞机轴线方向偏转的气动舵面,可在平尾与垂尾的角色之间切换。具体来说,可变垂尾的运作方式是:巡航阶段,双外倾垂尾放平,以降低气动阻力和雷达反射截面,并确保飞翼飞机的升力和航程。冲刺或大过载机动时,垂尾向上偏转,呈外倾状态,以提高飞机高速或高机动状态下的飞行稳定性和操纵性。因此,如果这种隐身无人机用的是可变尾翼的话,不仅其速度将超过B2和B21,机动性也会远远超出。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由于没有驾驶员,这种隐形无人机也就省掉了驾驶舱、生命维持系统、操控显示系统等相关设备,使得空重大幅下降,载油量、航程和载弹量也随之骤增。因此,虽然这种隐形无人机的速度和机动性超过了B21,但航程却不比B21低,甚至能达到10000公里。可以这么说,只要智能化程度足够,这种隐形无人机基本上已经具备战略轰炸机的功能了。
由此可见,这种隐形轰炸机已经算得上是一种无人战略轰炸机了,究其渊源,它很可能是由几年前曝光的飞龙2无人轰炸机发展而来的,当时飞龙2的保密程度非常之高,只流出一张图,还几乎打满了马赛克,连彩虹7都没这待遇,可见其已经有战略级别的味道了。
说了这么多,可以回到一开始的话题了,这种隐形飞机与轰20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说到这里,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有了这么好的设计,轰20为什么还要另起炉灶呢?从照片中可以发现,这种隐形飞机有2台紧挨在一起的发动机,可能是涡扇10或涡扇15的非加力版本,轰20显然就要用4台发动机了。这种隐形无人机虽然可以单独执行任务,但如果要进行危险的远程奔袭或战略轰炸,恐怕还是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仍要乖乖充当轰20的无人僚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