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推广者专属福利,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先到先得。

今天和大家聊聊当下上海楼市真实的一些市场感受。

都是身边买房卖房的真实心态。

过去楼市中只有两类人:买房人和卖房人。

如今不一样了,上海楼市又多了一个人群分类:捡漏人。

如果是正在买房卖房的客户一定有所耳闻。

这个词在现在的上海二手市场非常火,这类人在现在的上海楼市非常“凶残”。

关键这类群体的人数还不少。

你说他是在买房吧,他只要捡漏,你说他不买吧,他天天看房谈价格。

捡漏似乎在逐渐在成为当下买房人的心态共识。

1、年后的大刀更猛了

过完年以来,上海的成交量确实有明显的增长。

但是价格还是很焦灼

甚至是多数买家的出价比年前还要低。

最近一个在浦东卖房子的朋友和我说:

年前他的房子有客户报价1180万,带看情况也还行,但是他觉得有点低了,没答应人家。

想再等一等,看看年后的情况。

结果年后这已经一个多月过去了,就一组客户通过中介这边询价了,问朋友1080万卖不卖。

价格少了100万不说,税费也是不可能承担的。

人家和中介说的时候就是:这是我们的到手价,你去问问房东,行就深入了解,不行就换下一家。

朋友说后悔年前犹豫了啊。

年前那个出1180万价格的客户,不光价格高,而且还愿意承担增值税。

要光是错过个客户也就算了,关键他们小区年后砸盘来的更猛了。

都还没到买家挥出40米大砍刀的时候,邻居已经开始下手了。

最近几个着急卖房的客户,已经把他们小区挂牌单价从10万干到了9万。

朋友现在已经准备躺平了,主打一个你随便砍价,我就挂着玩玩。

不怪客户只想捡漏了,反正你们房东卷起来,那我再来一刀岂不是美滋滋。

最近不少中介朋友都反映,遇到很多这样的买家。

问就是:预算就这么多,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

人家就是愿意等,总有下一个更便宜的。

只要等到了,那就是有限的预算实现了越级购买。

2、砍价到中介都肝颤

最近还有一类比较典型的情况,就是毕业生玩家

众所周知,上海现在对于应届生的落户是比较宽松的。

基本上毕业没多久就能落户,然后就有购房资格。

很多毕业生呢,家庭条件也还可以,父母其实也还算对楼市有一定认知的。

既然都落户了,父母就想着给孩子买套上海的房子备着。

不得不说,人家现在想的非常清楚。

我手上有钱,我小孩才毕业也不是说明天就必须要买房的。

我就等捡漏机会,你没有大漏我绝不出手。

尤其那些手上能拿出个800-1000万全款的客户。

是真真正正的“豪横”。

多少年没见能在楼市里这么砍价的了。

那天一个合作中介说最近真是被房东骂惨了。

接待了一个刚毕业的客户,看中了一套不错的房子,人家房东现在的挂牌价1408万。

父母过来说1000万你去和房东谈,我们非常感兴趣,只要房东同意随时可以全款付清。

中介都懵了啊,这怎么和房东开口。

上来就砍30%,关键房东的挂牌价格已经是小区前三低的价格了,

他说他给房东打电话的时候,肝都在颤啊,用极其卑微的语气试探性问房东卖不卖。

房东直接叫他滚,脏话都出来了,最后连房源都收回了,不给他们门店代理了。

上海楼市里面相当一拨人的捡漏心态已经非常极端了。

3、都希望自己是最安全的

我们实际感受下来,年后的带看其实还是不错的,但是成交和带看的比例应该是有所下滑。

核心原因还是在于“预期差异”

房东和买房人的预期严重不符。

一系列的楼市放松政策出台、楼市后续还有储备政策、3月份的上海二手成交量不算太差……

再加上过去一年确实跌了不少,总体来说房东的心态更平缓一些。

但是买房人现在在习惯一种“是兄弟就来砍我一刀”的拼多多买房模式

除非有明显的市场信号转向牛市,比如挂牌量大幅度减少之类的,不然就不会停下试探的脚步。

许你要价,那就许我砍价。

但凡看的上的房子,报价就扔过去,反正有中介去沟通。

狠人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砍价,先问房东当初的买入价格,然后在买入价的基础上砍价。

为什么很多房东觉得自己房子不错,却越卖越艰难。

因为已经不是房子本身的原因了,这样砍价就默认无视你房子的情况。

好比房东100万买的房子,现在行情卖200万,买家非要说90万买。

感叹一句,持币待购的真的是可以不讲武德。

已经感觉这不是买房,而是“持币行凶”了。

买房人之所以这样,在我们看来也不是不想买房。

本质还是想尽所有可能拉高自己的安全垫。

甚至是想把未来的跌幅都算到这次成交价里面。

4、透支性砍价

之所以买家的胆子越来越大,这和小区里少数的砸盘房东有直接关系。

尤其是一些市区地段不错,房龄略长的次新房,比如15年朝上的这种。

核心原因是房东的持有成本低,小区又比较大的话,砸盘的概率就增大了。

这样的房东一旦着急卖房,那价格的浮动空间特别大。

只要是满足他需要用钱的缺口,都是有可能答应的。

之前有个国外的房东要卖房,谁也卷不过他。

人家挂4000万的房子,他3000万就卖。

始终保证自己是价格最低的。

人家诉求很简单,就是把国内资产处理掉,也不在乎割肉。

国内国外的信息差,再加上国外媒体渲染,导致他对于上海市场预期要比国内房东低很多。

与其说他们在卖房,不如说更像是“逃命”。

小区有这样的邻居在卖房,还是避一避吧。

一旦小区的砸盘口子打开了,后来的买房者才不管你原来啥价格。

他只要更低。

恶性降价的市场,不论是卖家、买家都得不到安全感。

最近听到一些房东的声音,买家给自己的报价已经透支了自己的预期。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房子可能放着再跌两年才会到他砍的价格。

这样的情况,已经完全没必要卖房了。

就是降价拿出去租,也不卖了。

5、写在最后

现在的市场,每一个区域的低价成交房源都会被放大成为区域的最新价格。

捡漏是正确的心态,而不是走向极端的方式。

如果市场上这样超级砍刀越来越多,反而会倒逼房东不卖了。

如果不是真的非常有把握的置换,现在着急卖房也只能被按在地上摩擦。

我们不认为上海的市场会一直差下去。

但现在的市场一定程度上确实是:

一手挑着买,二手捡漏买。

内容分享:
【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