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各个企业的实力可谓是变幻莫测,许多看似不起眼的企业可能转眼之间就逆风翻盘,或者快速衰落,而不同国家之间,类似这样的500强企业排名变化背后寓意着各国经济实力之间的差异化变迁,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如今我国拥有多少家这样的企业?而曾经跟美国不分上下的日本又沦落何种境地?

世界500强,发展与变化

人们常说新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自从新世纪开始以后,我国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经济成长速度飞快,规模庞大,甚至已经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但是其实细想起来,中国能够站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且得到大家认可,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得来的成果。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目前被当作全球经济发展的指向标的世界500强企业。

回顾过去,就在大概30年前,也就是1996年第一次发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里面,咱们中国只有三家公司榜上有名——中国银行、中粮集团以及中石化。而且这些都是国有企业。

再看看那时候的美国和日本吧,这两个国家分别有高达151家和149家这类大型企业上榜,占了整个排行榜的大部分。

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和努力,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企业竞争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虽然美国的企业整体实力还是很强,每年都有好几百家公司能进入到500强排名里,但是中国的企业们也正是崭露头角,展现出了非常强大的竞争潜力。

然后到了2023年的这个世界500强名单里,我们看到美国上榜的企业数量比前年增加了12家,仍然保持着拥有136家公司。

然而,我们中国虽然上榜的企业稍微减少了一点,是135家,但实际上和美国相比的话几乎没差多少如果加上台湾地区的话是142家排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曾经非常抢眼的日本却似乎在慢慢走下坡路,数据显示在去年的榜单中,日本上榜的企业数量大幅度减少,仅仅剩下41家公司,与96年时相比缩水了近三分之二。

这个数字反映出日本经济最近几年确实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简单总结一下,世界500强企业的排名变化可以看出各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趋势。

虽然我国的起步可能相对较晚,但是通过数十年的不懈奋斗和持续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番令人瞩目的成绩。

展望未来,如果我国的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同时企业竞争力不断加强,那么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公司名列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500强公司行列之中。

日本为何下降这么厉害

过去几十年里,日本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名气和口碑越来越差,这一点从《财富》杂志每年发布的“世界五百强”排行榜可以看得很清楚。

从1996年荣登榜上的149家大公司到2016年的时候只剩下52家,到了去年又缩水到了仅仅41家,而且这些数字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而这多米诺骨牌当中最先倒下的产业就是日本的家电业,比如,东芝这个曾经日本制造业巅峰之作的代表,率先走起了下坡路。

其实东芝情况也是整个日本家电业的缩影,就拿东芝来说,因为账务丑闻和长期亏损,它开始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并不只是东芝的问题,像先锋电子、夏普、索尼以及三洋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大公司都遇到了类似的困境。

这些企业以前是靠技术创新和品质赢得市场的,但是面对现在市场的瞬息万变,他们有些力不从心。

同样遭遇瓶颈的还有日本引以为豪的汽车制造业,比如三菱汽车和铃木汽车,就是因为弄虚作假的燃油效率和排放数字而陷入困境。

再看看丰田汽车,尽管曾连续好几年都是全球销量冠军,但是在2016年的时候,大众车把它拉下神坛,丰田也就丢了全球销量冠军的桂冠。

经济专家约瑟夫·熊彼特就说过,创新并不是单纯地创造出一个新的东西就完了,找到与之对应合适的市场才最重要。

可是传统日本的企业,他们常常是太专注于技术开发,甚至有时为开发而开发,忽略了市场的需求。

这种技术和市场之间脱节的情况让产品的性价比变得低,市场售价高得离谱,当然很难让消费者去买单。

举个例子,夏普这家公司就使劲研究怎样做出不同个性的东西,于是花了很多钱来搞特殊屏幕技术,比如几种颜色的液晶电视和氧化铟镓锌面板什么的。

可是,这些“非主流”的东西在市场上根本卖不动,而且,他们还弄了很多功能冗余的东西出来。

比如带语音功能的机器人吸尘器,这些多余的功能其实并没能真正满足消费者,反而还多花了不少成本。

不仅如此,日本企业曾经那种所谓的“工匠精神”有时候也会拖累他们的发展,这种精神强调的是在技术上做到极致,但是有时候会忽略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所以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日本企业做事的时候更容易盯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反而就没那么在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了。

所以说,对于日本那些想要在全球市场上重新找回竞争力的企业来说,他们得先把自己的发展策略和文化理念都给修改修改了。

一方面,他们得更多地注意市场需求和消费喜好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产品线和市场策略。

另一方面他们还得营造一种更开放、更有合作精神的氛围,跟其他企业和机构多多地进行合作和交流。

日企对华战略的失败

日本企业来中国市场搞投资,他们的方法看起来就像是一直保持着谨慎,眼光也不够远。

他们一直以来就是不太愿意跟咱们本土企业合资,这就错过了占领我们中国市场的大好机会。

不过他不合资,对我们的发展也好,更多的中国企业像海尔,长虹,还有康佳这些如今国内知名的家电企业就在那时起来了,因为他们能灵活地跟着市场一起变,有勇气去创新去改变。

要知道其实最开始日本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开始几乎都是因为看中日元升值后来华投资成本降低,但并不是真的认可中国市场的潜力。

这种态度就让他们在中国投资的时候,没有作长远打算,只是把中国当作一个便宜的生产基地,却没看到这个大市场里的很多机会。

因为有这种短视,当遇到中国市场飞速发展的时候,日本企业就会觉得手忙脚乱,应付不来。

还有更严重的问题是,日本企业在中国做生意的时候,总是对品牌管理掉以轻心。

他们自己的“工匠精神”有一种盲目的自信,总觉得自己的技术和质量好得不得了,却忽略了品牌建设和市场推销的重要性。

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让他们在面对国内那些企业的竞争时,逐渐变得走投无路。

同时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经营,十分传统,他们不大愿意提拔中国人做管理层,所以决策效率就很低,很难跟随上中国市场变化的步伐。

这种“外来户”的观念,让他们感到与中国市场格格不入,跟中国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也是难上加难。

看看手机市场这类高科技产业,日本企业的失败就是他们在战略决策和研发投入上的欠缺。

和欧美、韩国这些国际大企业相比,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明显是有些落后,而且他们的新产品推出速度也是远远比不上其他国家的。

还有让人气愤的是,有些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上,表现出的是带着点歧视性的经营和双重标准。

对我们中国市场这么不尊重,这当然影响到了他们的品牌形象,更是加重了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困难。

综合来看,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策略、经营策略以及文化心态上都犯了不少错误和困境。

在21世纪错过了与我国的共同发展,那结果也是注定走不长远的。

信息来源:

《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 财富中文网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内容分享:
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