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在万科的债务被下调为垃圾级之后,某湖的债务评级也被惠誉下调到垃圾级了,民营开发商可以说无一幸免。而万科的管理层更是遭遇了11家公司联名举报,股价暴跌创6年新低。
在港股上市的民营开发商们,甚至集体宣布停牌,十几家公司都说自己要延迟发布2023年的财报,和恒大当年可以说一模一样。可以预见,这些财报都是大雷。
但是在房地产进入如此寒冬的时候,土地拍卖市场反而一片火热。根据公开报道,时隔4年之后,苏州、厦门、宁波三地,同日出现地王,楼面价最高已经达到了6.5万一平米,这疯狂似乎没有尽头。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成交351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6%;但土地出让金达到2180亿元,同比增长了10.4%。值得注意的是,300城住宅用地成交楼面均价同比上涨23.5%,溢价率提升至5.6%。
因此,有些专家开始鼓吹,房价又要暴涨了,又搬出了那句经典的名言:面粉的价格已经涨了,面包价格还会便宜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认为房价已经崩盘和认为房价依然坚挺的声音同时存在,他们对自己的看法都坚信不疑。这很正常,本来我们就有300多个城市,不可一概而论,而且新房和二手房早就分化成了两个市场了。
以前我认为,死守新房价格的目的是为了守住土地价格,因为这关系到土地出让收入。但是我看拿地的不是央企就是地方投资平台,这样倒手意义似乎不大。
现在觉得死守土地价格的原因,就是守住资产的估值,否则整个金融系统都面临极大风险。
就像前几年,很多人分析师说万科和恒大没有风险,最大的理由就是他们的土地储备都值几万亿一样。我当时评价是,能够卖得出去的估值,才是估值。卖不出去的东西,估值可以暴跌,极端的时候,跌去90%也不是不可能。
尽管土地拍卖的价格大涨,但是我并不认为房价会大涨。因为这些土地,很可能几年内都不会动工,更不会修成房子卖给购房者。大家可以去查查2022年土地那些已经拍卖的土地吧,很多地方投资平台拿地之后,压根就没有任何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