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返岗后,三月份的楼市小阳春如约而至,最近一段时间十分忙碌。
一方面是公司的业务量增大,最近工作状态爆棚;
另一方面是身边不少同学都准备在上海买房换房,休息时间也不得不“加个班”。
今年在帮会员和同学朋友们做方案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和过去两年市场行情重大的变化:
对于中产来说,今年在上海买房恐怕要更难了。
01
说更难了,第一层原因是因为800-1500万这个总价区间,且地段在中环内的新房,几乎快没了。
2020年之后这几年,是上海市区新房供应的大年。
大力度的城市更新,叠加几个大规划片区的土地整备,让很多内中环的土地释放了出来,才带来了这一轮市区供应潮。
比如虹口北外滩,杨浦内环鞍山和东外滩、闸北内环中兴路,徐汇滨江这些集中做城市更新的区域给楼市带来了大量的供应。
这几年,几乎每一轮的每一批次都有1000万左右新房的身影。
但是今年这个总价段的新房恐怕要断供了。
今年,大部分集中城市更新的区域,已经基本到了尾声。
北外滩的新弘北外滩、招商外滩玺如今都已经交房。
招商外滩玺
后面剩下的碧云北外滩已经是纯粹的大户型,提篮桥地区待入市的地块都是风貌别墅项目。
碧云北外滩大平层+风貌
大项目中,剩余的恐怕就是四川北路、海伦路的祥生大盘了,隔壁的海昌苑二期,只有一栋楼。
图源小胖看房
祥生这个盘,一个是贵要13万,一个是有众所周知的问题,建议谨慎。
杨浦的鞍山三兄弟(保利天汇、瑞仕云曜璟庭、中海海上和集)和江浦公园四兄弟(仁恒海上源、金隅外滩东岸,和樾天汇、海玥天汇)都走到了尾声,海上源已经交房。
杨浦过去的供应
东外滩内环高阳新里这些都已经卖完,如今在卖的保利琅誉是个很小的社区,也即将入市。
东外滩的中环部分中,爱国路片区已经入市完毕,如今中环地区只剩一个中建项目待入市,剩下的就是一直在续销的缦云。
除此之外,整个东外滩地区,剩余的地块都以风貌别墅地块为主,高层社区成了零星供应。
徐汇内中环也没什么房子可选了。
鑫耀中城、玖珑庭、汇樾庭,徐汇滨江的小户型社区御江庭、汇源玺、保利天珺都已售罄,此后剩下的只有中海有少量的小户型。
小户型在西侧地块
14.2万的价格,99平小三房只占20%,起始价也到达了1400万的水平,大部分人也很难够得上。
普陀内环武宁板块沿河这个片区的更新也结束了,新湖明珠城三期,后有苏河玺和天汇玺,内中环的苏河望都已经结束了。
普陀未来对于1000万左右能看看的项目就是长风鸽王嘉佰道,和越秀北新泾项目。
售罄之后,长风板块也成绝唱。
大面积城市更新的板块中,还有不少余量的就仅剩中兴路一个板块。
此外,随着近几年的供应,一些新成熟的中产区域,如今也已经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比如前滩,瑞虹新城片区,浦东中环的北蔡大华如今都已经成了绝唱,以后再无新增商品房。
大宁伴随着保利天悦的结束,今年仅有一块小地块待入市,未来大宁新房也将成绝唱。
大宁新地块
相对来说,浦东还有本地国企操盘的区域会有不少潜在供应,只是位置已经向外扩散了不少,各个板块的核心位置如今也空间不多。
02
第一部分说的,只是短期的供应形式。
而更难的第二层,就在于从中期趋势上来看,市区的新房供应也会越来越难。
某种意义上来讲,中环以内的商品房可以视为“绝对稀缺”的,因为每一块新地块的入市都对应着城市更新的拆迁。
但是这种机会,一定是越来越少,因为能更新的空间越来越小且越来越少。
城市更新的来源,一个是两旧一村的改造,一个是大的市芯规划。
两旧一村的改造,方向越来越倾向于两个:
一是原拆原建,二是风貌化改造。
前者可以最大程度节省成本,后者可以最大程度保全土地指标中的住宅用地比例。
前一阵,北外滩核心区的20年房龄社区拆迁只会是个例,永远不会是主流。
此外,大片区大更新的城市更新机会就更是越来越少了。
北外滩和黄浦大面积走的是风貌改造,如今也是能动的都已经动了起来;
如徐汇滨江、东外滩、大宁、天山这种历史上的老工业区,当下都已经启动更新或者更新完毕,未来这样的区域也几乎消耗殆尽。
即便是未来远期继续更新,那么随着联动价的上升和户型的放大,这些地块出来的房子大抵也会豪宅化,跟普通人没什么关系。
比如老静安江宁板块的鸿印里,徐汇滨江的中海,这些项目主力区间都是2000万+,其实已经超越了大部份中产的预算。
而那些真正的核心地段,比如黄浦,早就已经全面豪宅化,新房门槛已经到了2500万。
可以说,未来中产想要买市区新的商品房,机会一定是越来越少的;供应少,价格高,大部分只能下降预期外流去中外环的地段。
但是即便是地段下放一个区间,考虑中外环和外环旁,如今可选的区域也不多了。
中外环看一圈,西南金汇古美七宝这些比较成熟的片区剩的地块也不多,拿得出手的恐怕只有天安一号一个。
长宁的外环价格已经跟内环接近性价比并不高;
此外,你就只能去考虑普陀的桃浦了。
篇幅有限,板块评测请联系小助理领取。
03
新房机会越来越少, 门槛越来越高,大家不是还可以考虑二手吗?
这更难的第三层,就在于,伴随着这轮新房周期结束,中产社区价格也会迎来回暖,门槛变高。
简单来说,就是次新中产社区可能也买不起了。
在之前的 一文中我们分析过,过去几年和未来,影响二手房价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新房的供应量。
比如联洋,受杨浦闸北大量新房供应的影响,价格出现了暴跌。
但是随着新房浪潮的退去,倒挂的逐渐消失,购买力会重新流回二手市场。
客户变多,看房量加大,成交开始加速;
房东心态变好,谈价空间变少,市场上笋盘会快速出清,板块价格会重新回归价值。
这其实就是2020年房价暴涨的模型,2020年是以中产社区的领涨推动楼市的暴涨。
大宁金茂府涨到了曾经翠湖的价格,豪宅反而是第二轮才开始跟着暴涨。
只是如今这个周期,积累的力量还不够。
一个是需求的挤压还没到位,新房变少的影响还没全面铺开;
二是底层的刚需市场还没完全启动,置换的推动力还没完全释放。
不过,这轮小阳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500万以下的刚需社区成交很火热。
这其实是市场开始启动的信号,中产们终于卖掉了曾经的第一套房,有能力启动改善了。
即便这一轮的启动速度不及2020年,但是改善的需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反而比2020年由放水和倒挂带来的需求更加夯实。
眼下的楼市上,还有不少笋盘给了中产们入住高能级板块的机会。
随着楼市启动,率先领涨的,仍是那些典型的高品质、成熟的中产社区,到时候机会就不多了。
无论是去打新,还是二 手,恐怕当下,是中产们出手最好的时机。
下一轮周期,地段全面固化之后,板块之间就会出现非理性分化:
如今买不起的,就更买不起了。
▼ 以上为正文
编辑∣环线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