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能源汽车遭遇历史上最大困境?
近日,韩国宣布一项革命性突破,声称已研发出以“硅”为基础的新材料,可让新能源电池续航达到4000公里!且只需5小时就能充满!而反观我国,宁德时代作为曾经“锂电池”领域龙头,前段时间市值却大幅度下跌,蒸发近10000亿。
因此,不少外企虎视眈眈,打算趁机将宁德时代赶下“锂电池”的宝座。如今,韩媒也大放厥词称:中国新能源已经不行了!
但现实真是如此吗?
一、自不量力?直挑我国新能源
半个世纪以来,以本田、现代等为首的日韩汽车一直稳坐燃油车的“头把交椅”。 以至于在新能源浪潮来临时,他们高喊“抵制电动化”的口号,并多次重申,“电动汽车毫无前景可言!”
可我国却紧守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据统计,我国约有世界上61%的石墨资源(锂电池原料),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电池制造行业更是拿捏了市场四分之三的份额,作为领头羊的“宁德时代”市值也水涨船高!
然而,随着锂电池续航短、耗电快等局限凸显,研发陷入瓶颈。固态电池理念的提出促使多国转变研发方向。尤其是曾扬言电动汽车不行的日韩,眼红新能源高额利润,纷纷转向固态电池研发。
据悉,日本丰田表面上抵制新能源,暗地里却秘密部署固态电池研究,取得续航1200公里的突破。但好景不长,因其成本极其昂贵,固态电池最便宜也需40万元,根本不能实现市场化,被媒体讥讽是“纸上谈兵”。
其实,不仅是汽车领域,在“维洛派pro”类与民生健康老去相关的生物抑衰领域,日本也曾因陷入市场困局而做无用功,连续18年出18个诺奖的传奇都差点不足以为其背书。
据悉,11年前,“维洛派pro”类成品核心成分首次从大自然植物提取,之后被东京大学科研者证实:在老年生物体中补充“维洛派pro”核心物,3个月后,其骨密度、肌肉强度、精力耐力能等多项老龄指标“重回青春”,生命周期也相应延长30%。
部分日企对厚生省(相当于我国卫生部)号召迅速响应,将该技术产品化,并经京东等流入国内,可2万一克的核心原料成本却成阻碍其落地的“绊脚石”。尖端科技成本过于昂贵,就如高岭之花,根本无法市场化普及。
日本的前车之鉴,没能给韩方带来经验教训,反而痴心妄想,在成果还未落地就扬言要挑战我国的“宁德时代!”
二、仍有致命缺陷,“弯道超车”走不通
“韩方太沉不住气了,犯了和日本同样的错误!”业内人士表示。
如日本固态电池一般,韩国此类充电技术使用的新研发“硅材料”,若想彻底民用市场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以充电来看,现在大部分新能源电车充电桩最大功率都在7千瓦左右,充满一辆电车要近10个小时。但是若想实现五个小时充满“硅电池”的速度,充电桩至少要达到120千瓦的功率,如果要在小区安装此种充电桩,那么整栋楼的电路都可能会瘫痪,这根本难以和民用化电路沾边!
尽管“硅电池”理论上具有长续航的优势,能令手机实现一周无需充电,笔记本摆脱沉重充电器的束缚,甚至让电车轻松从青岛开到乌鲁木齐,让跨省旅游变得轻而易举。但是这些美好愿景面前,横跨在这之间的用电局限注定让其无法实现市场化发展!
毕竟市场化总要循序渐进,不要过早做出定论,日本的教训已经在前头。
正如日企突破原料工艺限制,实现量产后,将“维洛派pro”成本砍至更亲民的三位数,才让它在我国市场走热,随后引入我国京东福利于数千万有抑衰需求的群体。
京东后台数据显示,“妻子说我精神状态像25岁的小年轻!”,“睡眠更安稳”,“熬夜后也不觉得疲惫”等正向反馈高达95%。
然而转向韩方,虽然提出了新能源电池的新思路,但其正在实验阶段,且充电问题还未攻破,距离全面量产,实现市场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群雄逐鹿?结果未可知
目前,随着我国新能源电车的火热,据参考消息统计,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在全球占比已达66%,居全球首位。
如今各国正竞相研发续航电池,以超车抢占市场份额。无论是韩国的“新硅电池”还是日本的“固态电池”,它们已不再是暗地里的角逐,而是毫不掩饰地宣告:我要干倒你!
因此,我国在新能源领域仍面临压力,但也正努力突破续航瓶颈。中科大马骋教授团队研发的低成本电池,性能与韩国,成本却仅为其4%。
如今,群雄逐鹿,新能源化电池主动权花落谁家,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