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7月6日清晨,百忙之中的毛主席特意抽出时间,早早地来到了北京机场。
虽然等待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向来从容淡然的伟人脸上、却显露出了一丝焦急,他伫立在空旷的机场跑道旁,眼神却不知不觉飘向了远方。
“快看,周总理的飞机回来了!”
就在这时,随行的人群中不知是谁惊呼了一声,毛主席便赶紧循声望去,果然在远方的天际线处发现了一个若隐若现的飞机身影。
不一会儿的功夫,这架客机经过一段距离的滑行,便稳稳地落地,作为新中国总理的周恩来也快速走下舷梯,来到了毛主席的面前。
看着他写满劳累的脸庞,毛主席连忙伸出双手、与他紧紧握在了一起,由衷地说道:“恩来,这次远行你实在辛苦了,我已经看过你提前发回来的电报,实在精彩”。
听到毛主席的夸赞,周恩来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然而,他好像忽然间想起了什么,脸色也突然变得严肃了起来。
在沉默了片刻之后,周恩来这才叹息了一声说道:“主席,在苏联访问的时候,我犯了一个十分致命的错误,需要向你检讨!”
闻听此言,毛主席疑惑地看向了他。
要知道,周恩来此次带领中国代表团,先后抵达苏联莫斯科、以及瑞士日内瓦,与苏、美、英、法在内的14个国家领导人会面,周恩来所做的那番发言更是振聋发聩,赢得了全世界的好评。
“我们不侵略别人,也坚决反对任何人的侵略行为,我们不威胁别人,也反对任何人的威胁行为;我们不干涉别人内政,也反对别人干涉任何人的内政;我们主张和平,反对战争,但我们对任何武装侵略,决不会置之不理”。
可是,在日内瓦会议上大放异彩的周恩来总理,为何回国见到毛主席之后却要主动做检讨呢?
他口中所说的“十分致命的错误”,究竟又是指什么呢?
要想了解其中的故事,就绕不开当时刚刚就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赫鲁晓夫。
1
1953年3月5日,身兼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数职的斯大林,因出现严重的中风而去世。
也就是从那之后,苏联的最高权力被暂时一分为三。
马林科夫接任部长会议主席,贝利亚掌握秘密警察部队和核导弹,而赫鲁晓夫则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后来,贝利亚因犯反革命罪被处决,苏联的最高权力则分散到了马林科夫与赫鲁晓夫的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赫鲁晓夫因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党内的影响力要远比马林科夫大得多,所以他才是当时苏联名义上的第一领导人。
而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对我国释放出善意的信号,他先是减免了一部分我国对苏联的债务,后来更是将苏联在大连、旅顺港、新疆的企业归还给了我国政府。
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对于苏联这位新领导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还是十分重视的,也希望与他的关系能够更近一步。
但是,除了周恩来总理之外,其他的中央领导与赫鲁晓夫的交际极少,于是众人经过一番商议后最终决定,由周恩来总理出马会一会他。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周总理与赫鲁晓夫的交际。
1949年底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毛主席就接到斯大林的邀请,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进行国事访问。
不久之后,也就是1950年1月,为了与苏联签订新的友好互助条约,身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也赶往莫斯科。
当周总理抵达莫斯科之后,当即受到斯大林与苏联官员们的热情款待。
由于毛主席平日里并不喝酒,所以在当天的晚宴上,周恩来则承担起了与对方共饮的代表。
当周恩来总理与斯大林碰杯,并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之后,赫鲁晓夫也在这个时候带着一脸笑意走了过来。
那个时候,赫鲁晓夫担任莫斯科市第一书记、同时也是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来到周恩来身边后便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心中的敬仰之情。
“周恩来总理,早就听说过您的名字,这也是我们第一次正式见面,这杯酒我敬您”。
当周总理听到身旁助手的翻译之后,也开怀大笑道:“以后我们肯定还会经常见面的,中苏友谊长存,我们的接触也会更加密切”。
说完此话,周总理与赫鲁晓夫碰杯,并将满满一杯烈酒喝了下去。
周恩来与赫鲁晓夫的第二次见面,是在斯大林去世之后。
当时,我国派出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斯大林的追悼会,以此表达中国人民对斯大林这位革命战友的缅怀。
由于追悼会现场庄严肃穆,周恩来见到赫鲁晓夫之后并没有太多的交谈,二人只是相互间点头致意。
而当追悼会结束之后,赫鲁晓夫还是坚持来到车站送别中国代表团,并语气坚定地对周恩来总理说道:“斯大林同志的去世令我们痛心,但我们会用满腔热血,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去坚守斯大林同志留下来的伟大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