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互联网横行,车辆普及的年代里,开车时使用地图导航已经成为了每个司机必备的技能,而且大家已经形成了免费使用的习惯,可如果当这项功能一旦收费后,你还会使用吗?
最近,高德地图就率先迈出了导航收费的第一步,推出了一项价格为3.5元的会员服务,并且在办理后可以享受一些高级功能,例如给自己的车辆“换皮肤”,实时路况、室内地图等功能。虽然收费仅有一瓶可乐的钱,但是从高德释放出的信号可以看到,有人了觉得未来的地图导航很可能会成为继体育、影视、音乐后的第四大付费软件。
在讨论这件事之前,我们应该了解做电子地图到底有多烧钱?根据交通部们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公路总里程已经高达了528万公里,而现在的地图导航甚至可以精度到“厘米级”,当然这需要地图公司定期采集和更新地理数据,包括修路、增加兴趣点等,只市一级更新完就有600多个,还不算县、乡、村这些层级,再加上建设备份中心等等,这样的消耗量不是一般企业能够承担的。
反观百度、腾讯,都有其他的业务支撑,那么高德地图一直以来到底是靠什么赚钱的呢?数据量不如腾讯,搜索量又不如百度,所以高德基本是什么服务都上,但大多都在广告费、车企合作和商家服务费上,这也是为什么在高德上可以订酒店、景区门票、团购、打车等主要原因,可即便这样,高德也还是一直在亏钱的。
所以这次高德推出3.5元会员服务后,有人觉得高德是在试水,如果大家能够接受,那么渐渐将转为收费服务。为此有网友表示坚决反对,并表示如果高德收费,那我们就改用腾讯地图或者百度地图,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旦收费模式开启后,又有哪家地图能够独善其身?谁不想去分这块蛋糕呢?
实话实说,高德地图即便收费了,相信大部分人也都不愿意交这份钱,那么高德为什么还能一直坚持呢?是因为有阿里在背后的支持,也就是说,高德地图即便没有收费服务,也仍然能继续存活,而为此买单的,正是那些科技巨头企业。
当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对安全和基础设施都有重要的需求,地图就是其中之一。比如网约车和外卖,如果没有地图怎么为客户服务?又或者说如果这些地图资源掌握其他企业手里,一旦有一天这家企业停止了对你的使用服务,你应该如何解决?所以这些大企业都是将这些资源稳稳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作者认为,未来地图导航收费模式并不会普及,高德推出的这种会员制也只是让用户根据自身的爱好和需求自行选择,包括百度地图也曾推出过收费语音包,大家根本不用感到恐慌和焦虑,毕竟跟我们一天用不了几次的导航服务相比,那些巨头企业才是对地图有更多需求的,哪怕是“天塌下来”,也应该先有他们顶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