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河北邯郸一初中同学遭三名同班同学残忍杀害并掩埋案件,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和悲愤,网友反应最为强烈并达成共识的,有以下三点。

第一、面对犯罪低龄凶残化,该修改刑法了,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死不上少年”了。没有先例就开创先例,年龄小、未成年从来都不是借口,否则后患无穷。

第二、这个案件怎么判,将直接决定我们以后怎么教育孩子,甚至影响我们生育孩子的积极性。最可怕的就是,我教好了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小孩却没有被教育好,善良和正义打不过邪恶。

第三,全程直播公审,全国所有学校停课观看,以此震慑犯罪,法绝不能向不法低头,无辜也绝不能向有罪让步。

可以预见,三个小恶魔如果不被重判,从今以后,人们只好教育孩子“以暴抗暴”,一看情形不对就“先下手为强”。而这“一看”,又将造成多少误判,也就是防卫过度,导致不必要的伤亡。

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的戾气必将更加凝重,人与人之间的互防互害也会更加严重。但有什么办法呢,防患于未然总比毫无防患好,尤其是弱者。法律不能保护自己,那只好自己保护自己。

法律是服务于公平正义的,如果不能体现公平正义,顺应民心,就应当及时修改乃至废止。法治社会的前提,是让人们相信乃至信仰法律,而人们相信和信仰法律的前提,是法律公平正义的含金量,含金量越高,人们就越相信越信仰。

“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如果“法律不仁”,人们也会“视法律为刍狗”,会出现更多的胡文海、张扣扣。网上已经流露出这样的强烈倾向:如果三个小恶魔这次不被重判,法律如果不能伸张公平正义,那么当自己的孩子遇到霸凌,做父母的只好自己解决!自己怎么解决?当然是像胡文海和张扣扣那样,舍身试法,疯狂报复。

春节期间热映的《第二十条》,讲述了基层青年检察官韩明、吕玲玲顶住重重阻力,追根溯源还原案件真相,只为守护公平正义底线的故事。

影片最后,韩明有一段震撼人心石破天惊的独白,说出所有人的心声:

大家总是说理性客观理性客观,那什么叫作理性客观?难道就是我们一起一帧帧的看视频回放,然后在一起讨论哪一拳是正当防卫,哪一拳属于互殴,那才叫理性客观吗?

我们有什么权利要求被伤害的当事人,在慌乱的情况下做到我们的理性客观?王永强长期生活在恐惧和屈辱之中,村霸一手遮天,村民为虎作伥,不是一两天而是长达半年,你让他如何做到理性?

我儿子问我,我看到同学被霸凌欺辱,我该不该管,我该怎么管?张桂生问我,我眼看着他们欺负女孩儿,我要不要冲上去,冲上去又不能还手,我难道只能被他们殴打吗?

我该怎么回答呢,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判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张桂生王永强和我的孩子都是未成年人,他们总有一天会长大,我们究竟应该把怎样的一个世界,交到他们手中呢?法律不能向不法让步,法律是让坏人的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的出手代价更大。

我知道王永强这个案子,按惯例判故意伤害,毫无问题,我也知道,如果我们追求改变,那么意味着之前无数的类似案例都成了错案,可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不能因为有代价我们就不去做,我们办得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是的,作为检察官,你办得不仅是别人的人生,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不由想起孙志刚,很多人可能已经把他遗忘了,甚至不知道他是谁。

孙志刚生于1976年,湖北黄冈人,2003年2月24日来到广州打工,3月17日晚上,未办理暂住证也没有带身份证的他出门上网,当晚11点左右,他在路上被查暂住证的警察送往黄村街派出所,随后被转送往收容站,其收容表格上莫名其妙登记为三无人员,符合收容条件。事实上孙本人有正常住所、有合法工作、有合法身份证件,根本不符合收容条件。

3月20日,孙志刚被发现在一家收治收容人员的医院死亡。

孙志刚之死在网上传出后,引发舆论狂潮,成为一个撬动社会人权的杠杆支点,导致收容遣送制度的重大改革、以及公安部30条便民措施的出台,各种积极变化不断发生。

惨死的邯郸初中男生同样引发舆论狂潮,但是他的死会成为撬动修改刑法的杠杆支点吗?除了翘首以盼,我们每个人都要发声,全民发声,全力发声。沉默如果变成冷漠,立法者就会麻木不仁,不法者就会忘记世上还有正义,人间还有公理,更加胆大妄为,最终受害的是你我他每个人。

那么到底怎么改呢,我个人的建议是,对于这种特别凶残的少年犯,可以关押到18周岁成年之后,再执行死刑!这也是死缓,真正具备可操作性的死缓!以往的死缓,意味着逃脱了死刑,我说的这种死缓,只是让凶手多活几年,到了成年再执行,更具震慑威力!

内容分享:
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