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接连遭重创,犹如一记记重锤,砸向了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

无可置疑,俄罗斯在这场动荡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而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我国有必要汲取俄方“血的教训”,以防重蹈覆辙!

那么,其中至关重要的四大警示,将如何指引我们赢得战略主动权的呢?

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俄军向乌克兰发动进攻,乌克兰也进入备战状态。

然而此后,北约及其他西方国家,却集体对俄罗斯施加了前所未有的严厉制裁,意图从多个层面打击俄罗斯。

仅俄乌冲突爆发半年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措施,就已经超过了1万项。

其中,金融打击是制裁的重中之重。

俄罗斯央行与多家银行都遭到西方国家的金融封锁,它们被踢出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与国际金融系统隔绝。

而另一重要目标,便是俄罗斯政治高层。

多名俄罗斯高级官员、普京及其亲信都遭到个人制裁,他们在海外的资产被冻结,生活圈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能源出口业也未能幸免于制裁的冲击。

同时,俄罗斯的前线军事情况也不容乐观。

今年2月,在俄乌战争持续两年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受采访时称,这场冲突造成俄军人员伤亡已超过40万人,是乌克兰军人伤亡人数的5倍有余。

如此惨重的人员损失,对俄罗斯而言是巨大创伤。

然而,在人员伤亡不断攀升之际,俄罗斯的一些高级官员开始做出一系列不当言论,这使俄罗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交压力。

例如,同月7日,俄罗斯第一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公开表示,一旦北约介入乌克兰战争,俄罗斯将不得不使用核武器回击。

该言论,公然违背了避免核冲突爆发的原则。

俄罗斯高层人士公开发表此类“失信于世界”的言论,无疑严重损害了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公信力。

在这场冲突中,除了前线不断造成惨重伤亡,俄罗斯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也遭到了严峻考验。

西方国家的全方位制裁也波及到俄罗斯的军工产业。自去年9月起,俄军就不得不从朝鲜购买大量老式炮弹来弥补前线部队弹药的短缺。

反观乌克兰军队,其使用的一些先进武器系统对俄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以美国提供的“海马斯”自行火箭炮为代表的先进武器,多次精确命中俄军指挥部、弹药库等关键目标,给俄军的作战效率带来严重的冲击。

回望过去近两年,俄乌双方在这场战争中都付出了惨重代价。

但西方国家仍在坚定不移地支持乌克兰,通过提供先进武器装备和军事援助,确保乌克兰能够继续抵御俄罗斯的进攻。

而此时,俄罗斯国内正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经济金融危机,无论胜负如何,战争的代价都已令俄罗斯难以喘息。

所以,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中的惨痛经历,给予了我国第一个警示:要对美西方国家时刻保持警惕,决不能被他们的糖衣炮弹所迷惑,陷入被裹挟的覆辙。

深究这场持续了两年有余的俄乌冲突,其起因可追溯至冷战结束后,各方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博弈。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其主要继承国,自然希望在前苏联地区维持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美国却长期在俄罗斯周边国家实施颜色革命,意图将这些国家拉向西方阵营,架空俄罗斯的影响力。

在美国的主导下,北约这一以“制裁前苏联”为目的的西方军事联盟,不断将版图向东扩张,给俄罗斯造成了巨大的战略压迫感。

2008年,北约在布加勒斯特峰会上做出了邀请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决定。

此举让俄罗斯倍感威胁,加剧了其对于西方军事力量东扩的忧虑和不安全感。

由于乌克兰东部地区与俄罗斯直接毗连,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军事联盟, 就等同于北约的军事力量直接逼近俄罗斯国境。

届时,俄罗斯周边的安全缓冲区将荡然无存,整个国家将直面来自西方阵营的严峻军事压力。

这种情况下,其在黑海及其他战略要地的利益,也将受到严重威胁和冲击。

因此,北约峰会的这一决定无疑像一记重锤,狠狠击中了俄罗斯的安全神经。

2021年底,俄方主动提出与美国及北约就安全保障问题开展对话。

其核心诉求是制止北约继续向东扩张,阻止乌克兰最终加入北约的可能性。

然而美国及其北约盟友,似乎并不愿就北约东扩一事上给予俄罗斯法律上的保证和让步。

俄方则将此视为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红线,态度坚决。

双方的对话因此破裂,为后来的俄乌冲突埋下了祸根。

此时,乌克兰虽尚未正式加入北约组织,但事实上,其已渐渐被美国所主导。

即使俄方发现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后有所警惕,但当时依旧对美国怀有合作态度,没能及时采取果断行动、阻止事态升级。

可以说,这场冲突正是由美国引发,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拉拢欧洲国家,与之组成统一战线,共同遏制俄罗斯在欧洲地区的影响力。

战火一旦燃起,欧盟国家将更加依赖美国及北约的军事庇护,这使得它们与美国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为实施对俄制裁,欧盟国家不得不切断与俄罗斯在能源与粮食领域的贸易往来,由此导致他们在能源和粮食供给方面陷入了严峻的危机境地。

这时,美国又大量出售能源和粮食给欧洲,意图从中得利。

在这场冲突中,美国并未直接卷入战争,却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被视为是此次冲突的最大赢家。

事实上,这并非美国第一次在世界各地挑起战乱和颜色革命,我们必须对美国及其一些盟国的言行持续保持高度谨慎。

俄罗斯给我们上的“第二课”,便是只有“师出有名”才能在发动战争时取得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在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之前,俄方未能充分做好国内舆论动员和战争号召,缺乏足够的事先宣传铺垫。

这使得这场军事行动不够名正言顺、有理有据,难以在国际上说服他国,从而为俄方后续行动带来了诸多阻力。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有意把俄军的行动,视作是对乌克兰的非法入侵和领土扩张。

美国则不断通过西方主流媒体,大肆炒作俄罗斯的负面形象。

占据了舆论道德高地后,西方国家便联合起来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

另外,俄罗斯在军事行动中对乌克兰东部地区采取的吞并行为,也给西方舆论战留下了隐患。

美西方媒体称俄罗斯是吞并他国领土的“土匪”,进而为持续对乌克兰军援寻找理由。

相比之下,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前炮制了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理由,尽管受到质疑,但依然成功实现了“师出有名”。

因此,俄罗斯这次军事行动的理由,随着时间推移变得不太充分,失去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与理解。

第三条重要教训是:任何战争行动前都需要经过全面、充分的准备,否则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实际上,这并非俄罗斯初次因为违背此项战争铁律而付出沉重代价。

二战前夕,苏联当局与纳粹德国签署了著名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由于过于相信这一协议,苏联高层判断:德国不会对苏联突然发动进攻。因而未能做好充分的防御准备。

然而1941年6月,希特勒毫无预警地发动了针对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

开战初期,苏联节节败退,付出了惨重的人员和领土损失,直到蒙受重创后,才艰难地遏制住德军的进攻。

如果当初苏联未被德国影响,做好了充分的戒备,很可能就能避免这番巨大的牺牲。

无独有偶,俄罗斯在发动这场针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前,同样存在着准备不足的严重问题。

开战之初,俄方就未能确立清晰的战争目标和红线。

同时,在军事力量调动、国内舆论动员,及国际外交谋求支持等方面也做得不够全面。

俄军虽然在战争伊始占据了一定优势,但由于欠缺周全的准备,未能迅速取得战略性胜利。

随着战事的持续胶着,俄罗斯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反观乌克兰在西方国家的大力军援下,势力逐渐壮大,双方力量难解难分,俄罗斯要彻底结束这场冲突的前景也越来越渺茫。

相比之下,我国在历次军事行动前都做足了准备功课。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之前,我军就调动了大量军队力量,并对交通运力、民用资源进行妥善征用,部队也是训练有素,处于严阵以待的状态。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之际,我军同样经过统筹周密的兵力部署和策应准备。

如此精心筹谋,使我军能够每次迅速完成既定的作战目标。

其实,从上世纪60年代起,我国就从苏联的惨痛教训中汲取了经验,重视战争准备。

无论面临何种挑战,都先考虑各种可能情况做出最充分的准备,这将大大增加胜算。

所以,未雨绸缪、精心部署是任何军事行动的成败关键。

第四条重要教训是:一旦开战,必须全力以赴,迅速取胜,坚决不能心存犹豫、有所保留。

在俄乌冲突初期,俄罗斯本有迅速击垮乌克兰的机会。

但俄军似乎考虑到俄乌同根,在行动上有所顾忌,他们在进攻初期并未猛攻高价值目标,也未大规模使用精确制导武器。

或许他们期望乌军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主动投降。

然而,正是俄军的观望姿态,给了乌方喘息时间,乌军在北约全方位军援下,实力不降反增,将俄军拖入了战争的泥潭。

毛主席有言:“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任何仗打下去,须求稳打稳扎为基础,不给敌人翻身的机会,才是制胜之道。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任何军事行动都需谨慎准备,遵循战争规律。

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范外部势力的阴谋破坏;

同时,在动武前须“师出有名”,并确立明确目标,全面部署;

一旦开战,就应全力以赴、迅速取胜,决不能心存犹豫。

然而,坦克的炮火不会永远轰鸣,枪炮终有打尽的一天,无论面临何种挑战,只要我们勇敢地维护和平,终将战胜一切险阻,赢得光明前程!

内容分享:
【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