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日前出现的J-35最新飞行照片引爆了社交媒体的关注,国内各大媒体都纷纷转载,随后又有网友将其转发到了外网X等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多个外媒的竞相关注,TWZ上就有军事专家对J-35一番品头论足,指出了J-35存在的问题,并且还有多位美国网友在文后留言嘲讽,这些问题说的是不是事实?J-35最新试飞和过去有哪些不一样,且看下文给大家一一道来。

新出现的J-35:这些位置都改进了

J-35的新照片首先出现的是国内的社交媒体上,这是一组J-35低空掠过的照片,拍摄地点不明确,但据消息人士表示,照片是试飞后的J-35在返回沈飞的试飞机场准备降落前拍摄的,这架J-35看起来“非常干练”,机身非常流畅,有种机械美感,社交媒体上的留言纷纷表示这架战斗机更好看,但到底哪里了不一样又说不出来。

社交媒体大佬“我是约克”直接在他的首页下指出了和之前不一样指出,笔者引用并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 1、机头空速管已经取消;
  • 2、进气道侧面表标注3503,表示是第三架原型机;
  • 3、起落架仍然是直立式主起落架;
  • 4、着舰钩仍然是外露式设计,没有内藏;
  • 5、主翼面后缘都采用了切尖设计,包括机翼与水平尾翼和双垂尾;

这些变化表示J-35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机头空速管取消表示已经完成相关科目试飞,并且已经安装雷达,进入了试飞的下一阶段,结合进气道侧面的3503编号,这是第三架,但并不表示只制造了三架,因为可能会有多架战斗机展开同步“试飞”,包括静载荷以及地面相关测试的战斗机。

另一个是主起落架,延续了尽可能长压缩行程的直立式主起落架,这表示这架飞机式舰载机无疑,因为只有舰载机才需要如此长的冲击行程以便缓冲战斗机着舰的强大动能,这种起落架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重量轻,缺点是比较大,会占据原本侧弹舱的位置,因此J-35可能和F-35一样没有侧弹舱。

关于着舰钩部分,也有网友有不同的理解,这个黑色的阴影可能只是目前临时试飞的着舰钩版本,未来正式装备应该会将其隐身化处理,毕竟这个结构处理起来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J-15的着舰钩

最后是翼面后缘的切尖设计,这是为了避免雷达的电磁波在此处形成“尖点散射”,因此做了了“钝角”处理,目的就是降低RCS,隐身化处理更好,不过这个后缘切尖设计却是随便切的,而是要根据空气动力以及电磁波散射等考虑多个因素,否是会落得东施效颦、画蛇还添足的结果。

J-35是为中国海军设计的舰载中型隐身战斗机,常规中单翼布局,双垂尾,隐形设计,拥有机腹弹舱,据WIKI给出的数据,J-35的尺寸为长17.3米,翼展11.5米,高4.8米,载弹量8吨,正常起飞重量17.5吨,最大起飞重量28吨,使用两台WS-13作为动力,最高速度1.8马赫,作战半径1200千米。

J-35前身是FC-31,也就是著名的“鹘鹰”,最早试飞是在2012年10月31日,早期认为这是沈飞在和成飞竞争J-20失利后搞的外贸系列机型,但这架战斗机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大家的预料,从外贸四代机的说法成功转型为“海四”,也就是舰载四代多用途隐形战斗机(目前更习惯将其定义为五代隐身战斗机)。

此前一直认为J-35是为003航母福建舰配套的,因为福建舰拥有电磁弹射与电磁拦阻,J-35并不需要做特殊的短距滑跃起飞配套的“常规舰载机”即可登上福建舰,因为电磁弹射器将会给这架满油满弹的中型隐身舰载机一个初始速度,在3秒内将其加速到起飞,开启发动机的J-35就能一飞冲天。

目前003航母福建舰也正要进入海试状态,根据此前的经验,从海试到服役至少也需要2年时间,并且003航母还是电磁弹射型,这个适配的时间可能会更久一些,按J-35目前的进度,赶上003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在2月中旬时在社交媒体上出现的一张照片震惊了媒体,J-35出现在了辽宁舰上,由于辽宁舰是滑跃式甲板,战斗机需要短距适配后才能在滑越甲板航母上起飞,这次J-35登上辽宁舰,这表示J-35未来装备的对象显然是包括辽宁舰和山东舰的。这也让大家颇为惊喜,因为J-35是中型隐身多用途五代机,比辽宁舰和山东舰的J-15四代机要先进,J-35的到来将会给两艘航母的战斗力提升一个层次。

J-35亮相引爆外媒关注! 美媒指出致命缺点

美媒“TWZ”很快就注意到了中国社交媒体上出现的这架“新机机”,视角有常规见解也有独特的理解,美媒也注意到了编号的变化,2021年10月,蓝色底漆的350001试飞,之后在22年7月出现了350003的原型机,这次出现的一系列变化表示PLA的中型隐身五代机正在快速试飞中,并且进展很快。

另一个是美媒猜测J-35在取消了空速管后应该装备了有源电子扫描阵列 (AESA) 雷达,并且还装备了大量先进传感器以及未来可以适配功能强大的武器装备,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海军的的战斗力。

美媒的这一判断是有道理的,目前中国装备的辽宁舰和福建舰均为滑越甲板的航母,起飞位置有三个,两个轻载起飞和一个重载起飞,可以同时起飞两架战斗机,看着似乎没啥问题,但在实际作战时问题却比较大:

1、空战时问题不大,因为一次可以先后起飞两架战斗机,一个4机编队需要起飞两波,6机编队起飞3波,8机编队起飞4波,时间先后差了不是特别大;

2、对海攻击时问题很大,因为重载起飞位只有一个,比如两架空优战斗机搭配6架对海攻击的重型挂载(2枚反舰导弹,加上自卫的导弹总载荷可能在8~10吨左右),起飞位置只能在重载起飞位,这里每次只能起飞一架,如果要组织一个8机打击编队(2空优+6对海打击),那么要起飞7组,第一组是空优战机起飞,后六组每次起飞一架重型战斗机,等到编队整备完毕已经过去十几二十分钟了,这将会浪费大量时间,也会消耗掉过多的燃油。

未来003航母的电磁弹射器+J-35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有三个起飞位置,可以同时起飞重型挂载的舰载机,只需2波就可以凑齐6架对海打击的战斗机,再等一个波次的空优战机起飞就可以编队执行任务了。

不过美媒却指出了J-35存在的一个“致命问题”,003航母上这个问题可以忽略,但在辽宁舰和山东舰上却会遭遇很大的问题,与使用CATOBAR(弹射器)的航母相比,J-35在起飞时所携带的武器和燃料的有效载荷将要少得多。

这似乎有些道理,毕竟J-35是一架专门为弹射设计的舰载机,不过笔者倒是认为这个可能并不会成为最麻烦的问题,因为中国海军的舰载机并不是只有J-35,还有J-15,这种重型四代舰载机的载荷可以满足需求,如下为两个起飞位的载荷数据:

  • 105米起飞阵位(辽宁号的短距离起飞点):歼-15最大安全起飞重量约28.7吨,挂载方案为2枚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2枚霹雳-8B格斗导弹,加油方案约9吨(内部燃油满载)。
  • 195米起飞阵位(辽宁号的长距离起飞点):歼-15最大安全起飞重量约29.3-31.5吨,挂载方案为6枚500公斤自由落体炸弹或2枚鹰击系列反舰导弹、2枚霹雳-8B格斗导弹,加油方案约9吨(内部燃油满载)

在195米的起飞位上,J-15作为炸弹卡车效果杠杠滴,如果J-35无法满载起飞,那么挂载一枚鹰击系列反舰导弹也是可以不错的选择,美媒指出的确实是一个问题,但却不是致命缺点,特别是J-35在换装WS-19后再195米的起飞位上挂载2枚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应该问题不大。

美网友不相信"超低售价":怎么可能比SU-35还便宜?

美媒就是抓到一个缺点无限放大,这点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所谓的媒体都是有立场的,站在对立的立场上不可能会替我们说好话!TWZ也不是美国主流媒体,只是在军事领域有一些影响力,所以各位大可不必在意。

报道的其余部分还是挺中肯的,数据也挺丰富,并且还介绍了J-35的研发历史!不过文后留言就没有报道那么客观了,笔者看了美国网友也是挺愤青的,比如有几位网友的留言实在让人不忍直视:

  • 网友Bmore11:福建号上的电磁弹射器会如何起作用?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一个问号,就像美国海军一样,开始时会遭遇很多问题,并且之后还要对水手教育训练,这都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这位仁兄还是很客观的,指出了问题并且表示新东西要服役得花时间);
  • 网友Wordmahn:能证明J-35的隐身能力吗?中国厚颜无耻的将其命名为J-35,看起来真的很像F-35;
  • 网友F*A & The Drive alum:J-35的前开式设计就是窃取了F-35的舱盖设计,F-35只有向前打开的座舱盖才能容纳F-35B的大型风扇(垂直起飞使用),除非J-35想要改装J-35B(垂直起飞版,双发垂直起飞应该会更难一些);
  • 网友SaigonDesign:这些图片看起来几乎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还有奇怪的轮子(轮胎上的轮子看起来很块状),这位网友看起来是位越南人,他不相信中国能搞出这样的战斗机;
  • 网友Bmore11补充:美国在半个世纪里积累的知识,中国不可能在几年内学完,原因是美国拥有的不仅是建造它们的知识,还有近一个世纪以来使用航母舰载机所积累的所有操作经验。
  • 网友KBabcock:这只是美国优质设计的又一个廉价中国复制品。像大多数复制品一样,它无疑会逊色于真品。复制某些东西是一回事,但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是另一回事;

大部分网友的观点几近谩骂,所以我们也同样不必在意,不过比较有趣的是这位叫作Darth_Squishy的网友留言:配备了80年代雷达的SU-35售价高达1亿美元,然而J-35售价却只有1/2~2/3,这怎么可能?

SU-30

这个说法还真让大家有点疑惑,2015年11月19日俄罗斯“卫星新闻网”援引《生意人报》报导中俄双方签署了24架苏-35的合约,总价值约25亿美元,平均每架超过一亿美元,看起来这还是真的。

为何SU-35那么贵?答案肯定不只是一架战斗机,还有配套的武器装备,甚至还可能有机体寿命期内的更换的发动机等等,所以签署一揽子协议的时候总价/数量并不能确定单价,因为还可能包含了大量装备。

另一个是J-35为何那么便宜?据WIKI的数据单价为5,400-7,000万美元,这个价格还是有出处的,是2018年03月22日新浪军事报道的,标题是“官曝我歼20战机价值1.1亿美元 歼31价格廉价仅F35一半”一文中报道的J-31价格为5400万美元,确实比SU-35要低得多,所以这让美国网友怎么都不相信。

事实上各位要搞清楚,J-31并不等同于J-35,因为前者是一架空优版中型五代机,而J-35则是一架舰载中型五代机,这俩已经不是同一个系统了,用J-31的价格去参考做了为舰载大量优化设计的J-35显然是不合适的。

当然还有非常关键的数据是中国在控制生产成本这一块要比美俄都好得多,一个是中国的成本控制能力,另一个是生产规模,中国超大规模的工业化基础摆在这里,完全可以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美军高层早就抱怨过了,中国人花一美元能买到东西比美军五美元买到的还多,所以中国五代隐身机单价低于俄罗斯的四代机,这事情还真可能有。

J-35目前还在试飞中,中国军工此前有J-20隐身战斗机试飞的经验,也有J-35舰载机试飞的经验,未来J-35应该会很快服役,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内容分享:
【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