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朝鲜战争,是自二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投入兵力最多,烈度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有了朝鲜战争,才奠定了后来的两极格局。美国人在朝鲜半岛见识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厉害,承认了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分界的南北分治局面。而中国人也在朝鲜半岛上打出了威风,使得不可一世的美军不得不正视中国这个重新站起来了的东方力量。

只是,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全世界都不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按照美国公布的伤亡数字,实在找不出美国愿意主动与志愿军谈判结束战斗的理由。

相比较之下,美军即便是在现在“人命贵”的政治背景下都能在伊拉克的十年内丢下5万多美军的生命。那么朝鲜战争美军伤亡的区区八万,确实不足以让美军启动撤军的念头。

唯一的可能就是,美军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对于朝鲜战争中美军伤亡的真实数字是有所隐瞒的。

克林顿:“200万美军参与朝鲜战争”

2000年6月25日,克林顿作为时任美国总统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朝鲜战争50周年纪念活动。

在纪念活动的讲话上,克林顿首次提到了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按照克林顿的说法,朝鲜战争中美国前后有200万人参与了这场战争。

一直以来,由于中美双方对于战损人数的统计方式有差别,因此在朝鲜战争中对于中美双方的参战兵力,减员人数等重要数字在统计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特别是美国方面,为了保住自己世界头号强国的尊严,在统计战损人数上打了极大的折扣。

此前,按照美军公布的数据,联合国军在朝鲜参战人数最多的时候,地面部队人数达到了93.26万。

其中受联合国军指挥的韩国部队人数多达59万多人,稳居第一。排在韩国之后的是美国,参战人数达到了30多万人。其余由英国、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家所组成的联合国杂牌部队总人数只有几万人。

如果按照这个统计数据进行比较,那么很多人都会认为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之所以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美军,完全是占据人数上的优势。志愿军的胜利是基于无数战士的牺牲才换来的。

此前由于没有确切的美军参战人数的数据,我军只能依靠歼灭美军数量来进行估计,因此对于美军的这一说法也没办法提出异议。

我们能肯定的是,美军因为需要轮换,因此要想保证战场能够有30万的作战部队,加上医疗、后勤等方面的人员,美军的参战人数应该不低于100万。

不过当时美军不愿意承认,我们也没办法。以至于后来很多国人都认为,我们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完全就是依靠人数硬生生地堆出来的。还有一些跪久了起不来的同胞,借此将美军吹上了天。

而克林顿的数据公布之后,使得全世界一片哗然。后来,美国学界又公布了一组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数据,那就是美军中共有283.4万人的地面部队参与了朝鲜战争。

志愿军的战术绝对能够有吊打联合国军

事实上,一直以来很多人对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打法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将集中优势兵力的歼灭战认为是纯粹的人海战术。

其实,如果回望世界战争史,看看美国和苏联等欧美国家在二战中的打法,就基本上能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欧美国家大概率弄不明白所谓的山地作战和穿插作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欧美国家的战术相对简单,更多时候是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工业能力作为支撑,在作战时候更多是以大装甲集团作为单位发起整建制的集群冲锋。

这样的打法十分有利于发挥装甲集群的作战优势。尤其是在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德国人用的闪电战战法也是基于集群冲锋这一思路进行的。

闪电战和钳形战术是德国人的王牌,而盟军也采用的是集群对集群,以及大型作战攻势作为防线的思路。因此,联合国军中基本上没有一个国家适合打这种机动的山地作战。

而朝鲜多山的地理环境正好适合于我军发挥山地作战的灵活优势。通过分割包围的战术,将敌人的战线切割之后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我军就是通过诱敌深入然后分段切割的办法吃掉的美二师。要不是因为美军拥有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我们完全可以将美军包饺子全歼。

其实这套办法和我军在淮海战役中的打法很相似。当时的蒋匪军也是大量地被我军分割包围,因此才有了在淮海战场上国民党部队整建制投降的情况。

美国前退役将军迪拉堪贝宁中将在回忆起抗美援朝的时候说道:“从战术的角度上来说,我们确实失去了这场战争,我们的部队在先期遭受了中国形式的“闪击战”的快速打击。他们的作战能力完全使得我们震惊了。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支曾经被前中国国民政府军驱赶到无人区的军队具有如此凶悍的作战能力。”

迪拉堪贝宁的话只对了一半。在战术上我们确实是优于美军的,但是就作战能力来看,只能是五五开。尽管志愿军有着极强的单兵战术素养以及战斗意志,当时相比较于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大兵,吃不饱穿不暖的志愿军实在也是难以发挥其单兵的优势。

所以,战术对于志愿军而言就是制胜的法宝。在吸取了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经验,美军在往后的作战中也逐渐形成了类似于解放军这样的灵活作战体系。

综上,其实已经足以推翻以往人们认为的志愿军只是依靠人海战术取胜的错误印象罢了。

美军在战损人数统计上小手段

在迪拉堪贝宁的回忆录中也说到了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伤亡比例问题。迪拉堪贝宁说:“我们与他们的伤亡比例按照数字统计,公平说只有1:3-1:4左右。而我们自己的军事报告声称高达1:10。”

根据我国的统计,志愿军的伤亡人数为36.6,非战斗减员38.3万,共计大约75万人。这点与美军的战后的估计大致相当。而美军则声称自己的战斗减员为8万左右。

美军在战场上的统计方式很魔幻,必须是在战友目睹受伤者在战场上已经毙命或者完全失去生存可能才能算作阵亡,而那些被战友丢下,但还未死亡的士兵则是被视为非战斗减员,俘虏的士兵也不在统计之列。所以,美军那8万左右的战斗减员,实际上打了很大的折扣。

因为我军在战后的统计中,整个抗美援朝期间,我们共毙伤俘敌71 万余人。除去韩国部队以及联合国军外,我们实际对美军造成的战斗减员不会少于30万人。

而在1953年10月23日美联社公布的“联合国军”伤亡总数是147万余人。美国与韩国官方公布的作战减员数字总和为113万余人(不包括“联合国军”)

那么就这么说的话,美国人很巧妙地用以偏概全的方式欺骗了所有人。中国军队在对战包括美、韩在内的联合国军的战斗中,双方的战损应该是接近1:1的。

而美军只是用自己那打过折扣的伤亡人数去比较志愿军的总战损人数,当然就有了1:10的伤亡比例。合着抗美援朝真的只是老美一家打的,要这么说的话,那些在朝鲜战场上阵亡的韩国伪军的棺材板怕是都盖不住了吧。

说明白了朝鲜战争中,双方实际战损人数并不是我们以往固有印象的这一事实。那么,我们再来说克林顿在朝鲜战争50周年纪念活动上提到的“200万美军参战”这件事就要好理解得多了。

美军的轮换频率实际上是要大于志愿军的。因此美国至少前后派遣了200万人前往朝鲜的说法完全站得住脚,而根据美国学界的统计,更确切的数据应该是283.4万。再加上联合国军的话,共计人数不会低于500万。

相比之下,我们在朝鲜战场的兵力最多时候也就135万,陆续前往朝鲜作战的兵力为240万左右。

在这240万人的部队中,还有很多没有跨过鸭绿江,驻守在东北的高炮、陆军后勤等部队。

因此,我们几乎已经能够确切地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志愿军的战斗力在过去远远被低估了。我们不仅是打赢了朝鲜战争,还是在双方装备存在巨大差距,并且以少打多的情况下战胜了联合国军,说是现代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毫不为过了。

参考文献:

迪拉堪贝宁 《如何公正看待我们与他们》

齐德学《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的几个焦点问题》

茅文婷.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汲取敢于斗争的精神力量[J].湘潮,2023(7):47-47

内容分享:
【腾讯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流量包1分钱起,负载均衡7.3折起,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速来抢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