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2019年,一篇题为《通过靶向肠道菌群调控人体的物质需求欲望,有望提高廉政文化建设效率》的论文横空出世,看标题就知道这篇论文是来者不善。

这是一篇来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和全军军事认知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的学术论文。

肠道菌群、物质需求欲望、廉政建设,这三个词汇同时出现在一篇学术论文里,画风只能用魔幻来形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马尔克斯都得甘拜下风。

学术论文作为科研的直接产出,在大众的心目当中,就是严谨、客观、高大上的代名词。然而这样魔幻的标题,以及在其摘要中提出的“菌心说”、“双脑论”、“物质需求欲望源于肠道菌群”,却显得如此的异想天开。

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张成岗,更是身手不凡。在这篇论文广为传播时,他接受了电话采访,向记者说明了论文的灵感来源。

当被问到,医学专家为何会撰写廉政主题的论文?张成岗回答,要参加“中国廉政研究论坛”,必须先提交一篇论文,唯有通过审核能够达到会议交流标准的作者,才可以参加会议。张成岗表示,在提交论文后,论文并没有做公开发表,仅仅只是自己与会时提供的个人观点和角度。

张成岗指出,网友们的质疑来源于知识面的欠缺。对于没有接触过的新观点持有保守态度是正常的。

在“贪腐官员”体内,张成岗认为存在着无法控制的肠道微生物(例如吸毒成瘾的人是因为肠道中存在抗药性较强的菌群,它们对海洛因等毒品存在记忆,不断唤醒着人体吸毒的欲望)。这些微生物将不断释放饥饿信号,从而干扰人脑的正常判断。“人对自己失去了控制,越来越变得不理性。”张成岗介绍。

如果这说法属实,那贪腐岂不是没法治了?别急,张教授管杀还管埋,随后他就提出可以用辟谷来治理贪腐的欲念。

“辟谷”来源于道家的养神方法。在“饥饿源于菌群,喂饱菌群即可止饿”的观点下,2013年张成岗尝试连续柔性辟谷9天。9天的时间里,他只食用益生菌粉,希望“只给肠道微生物提供能量而减少它们对于人体的破坏”。张成岗告诉记者,那样做,肠道中的“菌脑”不再喊饿。

问及论坛现场的反响,张成岗回忆,大家都觉得他的观点很有意思。但至于是否会将“菌心说”应用到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中去?张教授表示“不会的”,生物学反腐倡廉还只是他的学术观点,用人做实验还为时尚早。现在帮助病人减肥是比较成功的。

这位张教授的表达欲望非常强烈,有一位微信公众号作者明堃姜表示自己采访了张教授,也获得了回应。

这俩还互吹上了……

如果你觉得是假的,那么看微信对话中的语气和观点,与张教授本人的说法恐怕也没什么两样。

在百度学术上呢,可以看到张成岗的成就斐然,竟然有总计430篇成果,其中期刊占到了84.9%,也就是365篇!

并且,可以看一下在百度学术中的各种文献,单看题目都是非常正经的,期刊也是不错的,其中Antimicrobial Agents & Chemotherapy还是4.715分的,Scientific Reports也有4.011分。

但是,让我们放大看一下这个头像。

是不是忽然感到一丝被朋友圈微商支配的恐惧!

另外呢,我们在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监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网站上找到了一次张成岗来做讲座的通知。

这个呢就感觉正经多了,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从事多学科交叉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享受2011年政府特殊津贴。

但是,在其中我们还是看到了熟悉的“菌心说”、“菌脑双心论”。

如果说在上述地方看到的内容只让你感觉有些不对的话,科学网张成岗的个人博客可就相当的“科幻”了!

十二生肖大家都知道吧,但是你有没有思考过为啥其他11生肖都是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动物,但是龙却没有!

哦吼,告诉你哦,因为“十二生肖”中的“龙”有可能指的是肠道菌群在肠道摄食的隐喻!是不是古人的智慧超乎你的想象!!!

听说过万有引力,你有没有听说过“万有菌力”?这还是来自于中华传统医学的“藏象学说”呢,这也是区分动物和植物的关键点所在哦!(达尔文、孟德尔、牛顿什么的估计都得从坟墓里面跳起来吧)

当然,张成岗研究员也不光光是提出理论,人家还站在科研最前端做出了开创性的实践创举——柔性辟谷。

有多么神奇的疗效呢?,是“只喝水不吃饭、生理性减重的健康新常态”、“不仅可用于生理性减肥,而且可用于灾害救援、应对食物短缺导致的饥饿和营养不良,同时可改善肥胖导致的身体异常状况”,简直神了!

那么如何操作呢,很简单,来一些“柔性辟谷饮料”就可以哦!

不得不说,张成岗研究员是真的很不会起名字,你看已经有学术论文甚至英文的paper给这个柔性辟谷的代谷宝站台了,你还搞一个“莆田柔性辟谷健康工作室”,莆田两个字是随随便便好用的吗!

那么这个代谷宝服用之后有什么感觉呢?

就是这么轻轻松松,快速减肥不是梦!

实际上,近些年来奇葩论文比你想象中的还多。

例如《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在2018年的中文互联网上大火了一番。论文第一作者为南开大学教授,第二、第三作者分别为天津外国语大学在读硕士、南开大学在读博士。

论文认为“银行行长面部宽高比通过体现出的权力感影响银行内部绩效,银行行长面部宽高比通过他人对其相貌的认知影响银行市场评价。”

此外,还有不少这种看标题就知道是什么货色的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

《基于中医诊治理论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新技术初探》

《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

《梦中的‘王马’——对古今‘奇人’的对话与互证》

《超弦理论和基因组学用于中医阴阳理论新论》

《从超弦理论看中医阴阳五行的科学意义》

最后,附上文章开头那篇神文,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拜读。

内容分享:
【腾讯云】视频通信爆款 9.9 元起, 提供电商、教育、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