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中国汉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个词语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甚至在不同行业或社会群体中形成了特定的行话。
行话在各行各业中都很常见,有些行话需要内部人才能够理解,它们在行业内部起到了沟通和身份认同的作用。
古代的青楼文化也是如此。
青楼妓院中的客人和服务的女性之间,也形成了独特的交流方式和行话隐语。
这些行话在文学作品、戏剧和流行文化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有一些直到今天也作为常用词汇在使用,但意思却不同了。
跳槽
“跳槽”在今天是一个很常用的说法,用来表示辞职另谋他就。
然而这个很平常的词语,原本也是妓院中的隐语行话,有着很浓的狎邪意味。
清代史学家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就“跳槽”一语作了清楚的说明:
“原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
一名妓女和一位客人发生关系之后,缠绵一段时间,发现了更有价值的目标,就把原来的情人甩在身后。
过去常用“马”来暗指妓女,比如明清时期,在秦淮两岸红极一时、泯灭人性的“扬州瘦马”。
而“入马”一词,指的就是宿妓或男女之间的私情交往。
所以,妓女另攀高枝的行为就被比作马换槽吃草,“跳槽”便是一种生动形象的形容。
后来“跳槽”一词的含义又有引申,也被用在了嫖客身上。
指客人朝三暮四,看上了其他妓女,抛弃了原来的相好。
在此之前,明代杨慎《升庵诗话》中就以魏明帝曹叡为例,解释了“跳槽”一词含义的变化:
“今俗以宿娼无恒主谓之‘跳槽’,乃自家妃妾以新间旧亦曰‘跳槽’。”
黄初三年,曹叡被封为平原王,自己的结发妻子虞氏为王妃。
而等到他继位时,宠妾毛氏被立为贵嫔,转年就被封为皇后。
曹魏皇后都是出身微末的,曹叡的祖母、继母都是卑贱妾室出身。
《三国志》中记载,嫡妻虞氏因不满自己的后位被出身卑微的毛氏夺去,怒骂“曹氏自好立贱”,最后被曹叡废黜,打入了冷宫。
因此,在元代的传奇中,人们讽刺魏明帝的所作所为是“跳槽”。
明清的话本小说中,也有不少能作为佐证的。
比如明代凌蒙初的《拍案惊奇》:
“七郎挥金如土,并无吝惜。才是行径如此,便有帮闲钻懒一班儿人,出来诱他去跳槽。“
郭七郎对妓女出手大方,赏赐时挥金如土,有妓女找他借钱还债,他也毫不吝惜。
那些浪荡子弟见郭七郎阔绰,便常来巴结他,怂恿他到别的妓院去逛,也就是“跳槽”。
冯梦龙的《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中,写到名妓赵春儿的情人曹可成将家业败光了,反靠春儿接济。
春儿劝他学好,曹可成却怀疑她是看不起自己了,于是忿然离去。
春儿担心他,托人打听可成的消息,得知他“虽然不去跳槽,依旧大吃大用”。
这里的“不去跳槽”,便是说曹可成并没有见异思迁,去寻别的妓女。
清代小品《浮生六记》中,沈复写了一段记载他与表妹夫徐秀峰在花船招妓的经历。
沈复“惟喜儿一人”,而徐秀峰每次去都会换人。
于是沈复便道:
“秀峰今翠明红,俗谓之跳槽。”
而除了作为青楼妓院中的隐语外,“跳槽”一词的本意应该也有“用情不专”之意。
明万历的《金瓶梅词话》中,有一段吴月娘骂女婿陈经济与潘金莲有染:
“自古母狗不掉尾,公狗不跳槽。”
所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跳槽”也有见异思迁之意。
而现在,“跳槽”这一俗语最常见的意思还是“改变行业,变动工作处所”,没有了之前粗俗狎邪的色彩。
调头
“调头”是转到相反方向的意思,但在青楼中,“调头”与现在“跳槽”的意思是一样的。
韩邦庆专写十里洋场妓院生活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第四回中妓女张蕙贞要跳槽去东合兴里大脚姚家,便请来了掮客洪善卿。
洪善卿见她态度格外和气,便问,“阿是要调头?”
这里的“调头”,指的就是妓女转到另一家妓院去工作营业。
大茶壶
在北方的窑子里,“大茶壶”指的不是茶壶,而是那些负责生火烧水、沏茶倒水干杂活的男性。
这类人,在南方的妓院中另有其他的名字,一般叫做“龟奴”“龟公”。
沦落到要去妓院打杂的“大茶壶”,一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干上这行,肯定会被人瞧不起。
他们不仅要提个茶壶给每个屋的嫖客和妓女续茶,还经常要帮妓女收拾屋子、跑腿买东西。
北洋军阀首领曹锟的七弟曹锳,是天津妓院的常客。
因为经常在妓院鬼混,所以和里面的很多“大茶壶”都很熟,关系很铁。
曹锳当上二十六师师长后,也没忘了老朋友,把以前认识的那些“大茶壶”都叫来当军官。
所以当时曹锳就被人称为“茶壶将军”,二十六师也被称作“茶壶队”。
开盘
“开盘”一词,现在一般指楼盘、股市、证券等交易市场开始交易。
但这个词最初也是源自古代的青楼文化。
旧时妓院有各种不同的“业务”,比如“出条子”“搭干铺”等。
而“开盘子”也是其中一种,指的是青楼女子陪客人进行一些娱乐活动。
客人上门后“打茶围”,“大茶壶”就会将茶水酒水、瓜果盘子等端上桌来,然后妓女陪着客人说笑聊天,弹琴唱曲。
这样的“业务”就是“开盘子”,客人走时只用付“盘子钱”。
所以在一些辞典的解释中,“开盘子”也有“客人在妓院支付茶费”的意思,算是一种比较隐晦的说法。
出局
“出局”在如今主要是“淘汰”的意思,但在旧时也是一个沾着脂粉气的词汇。
在古代,男人虽然可以到青楼妓院寻欢作乐,但多多少少会对自己的名声有影响。
特别是那些有身份或是身份敏感的人,不愿意在妓院里抛头露面,因此就会将心仪的姑娘召入府中。
所以在青楼中,“出局”指的是妓女被客人接出来,到客人家中或是其他场所,外出陪酒。
晚清李宝嘉的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八回中,陶子尧进了西荟芳,看见弄堂里的轿子络绎不绝。
魏翩仞就告诉他,这些轿子里坐的都是出局的妓女。
“如今看见出局的轿子,一般是呼么喝六,横冲直撞。”
《文明小史》第十九回中也有相似的形容:
“此时四马路上,正是笙歌匝地,锣鼓喧天,妓女出局的轿子,往来如织。”
“出局”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出条子”,也有人说“叫条子”。
“条子”在江湖黑道的切口中指的是捕快、警察,而在青楼中,就特指召妓用的字条,也以此来借指妓女。
《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中,贾大少爷要叫妓女,于是“便做眉眼与黄胖姑。黄胖姑会意,晓得他要叫‘条子’……众人都愿意,黄胖姑便吩咐堂倌拿纸片。”
开方子
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去看病时,中医开药方。
但是在青楼里,“开方子”指的是青楼女子用各种方法讨好嫖客,索要财物。
汪仲贤在《上海俗语图说》中,详细描述了妓女开方子的各种手段。
“须先借因头,以作发端”,一般的手法就是先装可怜、装病、装嗲撒娇等。
总之就是审时度势,想办法赢得客人的欢心,令其打赏消费。
现在在天津等地,“开方子”也引申出了委婉索贿的意思。
手势暗语
青楼妓院人员庞杂,行业内的隐语黑话也庞杂。
有时候甚至不用讲话,行业内的人只用手势便可沟通。
比如说客人进来,老板和鸨母通常都是八面玲珑,记人、识人的本事很厉害。
不同的客人有不一样的对待方式,老板想要嘱咐伙计和妓女,又不能当着客人的面直说,就用手势来比划。
大拇指一竖,就是说这位客人是个“大头典”。有钱又老实,出手阔绰还听话,不会找麻烦。
伸出食指,来客是“滑典”。
就是那种很滑头的人,来了之后吃喝玩乐,但就是难从他口袋里掏出钱来,属于不好对付的客人。
比中指,“常典”的意思。“常典”是常来常往的客人,也就是熟客。
伸无名指,说明客人是“热典”。
这就是说来客和院里的某个妓女很熟,打得火热,因此提醒妓院里的龟公、挡手要看紧了,别让客人把妓女拐跑了。
要是伸出小拇指,那客人肯定是个长得漂亮的小白脸。这是嘱咐妓女,不要被骗,不要倒贴钱。
青楼文化
任何民族语言内部,都会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各种变体,如方言和隐语行话。
除以上几种外,青楼妓院的隐语行话还有很多,可以说是江湖文化、市井文化中比较庞杂的一部分。
据现存的汉语隐语资料统计,旧时娼妓行业的隐语行话在明代尤为丰富多样。
例如明代风月友的《金陵六院市语》,程万里的《六院汇选江湖方语》,以及《行院声嗽》等,都记录了众多青楼隐语行话。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明代的社会文化风尚。
青楼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不同阶层与社会的精神与文化风貌。
因此在不同朝代以及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青楼产业都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从唐朝开始,“青楼”就成了风月场所的代名词。
但“青楼”一词的本意,是描述富丽堂皇的楼宇,或是代指大户人家。
因此,“青楼”是带有风雅气息的,与“妓院”的性质完全不同。
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设立了“国家级”的妓院。
管仲认为,官妓的设立,既能增加税收,又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此后,各国纷纷仿效,使官妓业蓬勃发展。
可以说,这就是中国青楼文化的开始。
青楼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对性需求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释放与自由。
即使是在朱熹灭人欲的理学还没出现的时期,儒家文化中的德与礼也在某种程度上,给当时的士大夫、文人阶级带来了许多束缚。
尤其在婚姻与情感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缺乏激情与自由。
而青楼贩卖的,恰恰是士大夫阶层所需要的。
青楼里既有文人雅客可以饮酒畅谈,也有青楼女子相伴,吟诗作对、弹唱歌舞。
所谓“千古文人佳客梦,红袖添香夜读书”,便是如此。
因此青楼的存在,正是给士大夫阶层提供了从传统束缚中解放的机会。
在青楼里,他们可以寻找缺失的情爱,以及精神上的交流与慰藉。
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明朝时的青楼文化却在不断“下沉”。
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后,金钱成为主导的价值观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导致青楼文化走向商业化和低俗化。
客人不再局限于文人阶层,妓女也不都是才貌双全的。
青楼不再是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交流与情爱的场所,而是成为了肉体欲望的满足之地。
越来越多的低俗不雅,越来越赤裸的情色交易,让青楼失去了曾经的风雅。
再加上自明宪宗开始,就有方士胡僧以献房中行乐的秘方而获贵。
这种自上而下、淫逸腐败、纵欲享乐的社会风气,使得当时的娼妓行业十分火爆。
所以从那时开始,妓院就成了大染缸。
不同等级的妓院也会面对不同阶层的客人,可以说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要打交道。
这也是明朝开始,娼妓行业的隐语行话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郭灿金,张召鹏.“跳槽”竟是青楼女子行话[J].政府法制,2011(24):27.
[2]呼启华.从古代名妓看青楼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4(26):166-167.
[3]黄震云.妓院的称谓[J].读书,1984(11):149-150.
[4]刘冰洁. 民国时期《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隐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2.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