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美国大选还有不到8个月的时间,拜登和特朗普的对华立场正逐渐清晰。日前特朗普对媒体表示,他当选后,计划对所有中国产品加征60%的关税,而且不在意中方的反制,并以“我是关税的坚定信徒”进行自我描述。这显示出特朗普不会放弃用关税手段来打压遏制中国。特朗普还重点提到汽车产业,称他将对中国进口汽车征收关税,以推动中国的汽车厂商在美国本土生产。特朗普的“交底”,体现出他的对华政策相对于四年前没有任何改变,他若上台,将率先拿中国开刀,中美将面临烈度更大、范围更广的贸易战,这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一些人对中美关系缓和的幻想。
与此同时,拜登也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对华立场。近几天,美方公布了“2025财年财政预算提案”,其中专门有40亿美元用于对华竞争,具体包括强化基建以对抗“一带一路”、协助印太地区国家反击“掠夺性行为”等,拜登还编列1亿美元的预算“投资台湾”,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为台湾单独列项。
美国两大总统候选人争相表现对华强硬,争取选票是直接因素,在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的战略下,遏制中国已成为美国内部的“政治正确”,也是两党的“最大公约数”。大选前表现自身的对华强硬,是争取选票的最快途径。此外,无论是谁上台,中国都被视为美国霸权的最大挑战,提前排兵布阵,对两党候选人来说也是重要议题。
在这种氛围下,中国正面临着四场围剿:在贸易领域,除了特朗普的表态外,美商务部长雷蒙多日前放话,称将“不惜一切代价”遏制中国;在科技领域,美国推行的“芯片法案”,对华出口管制不断收紧;在金融领域,以美元加息为手段的金融战还在持续,防止资本外逃、避免被美元收割是重中之重;最不起眼的是舆论领域,美国控制的西方媒体对华屡次抹黑污蔑,混淆国际视听,占领舆论高地已经迫在眉睫。
对美方的来势汹汹,中方已发出警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美经贸本质是互利共赢,打关税战和贸易战对中美都不利,也不利于世界,美方处处给对手下套、使绊子,只会将中美推向对抗冲突。中方的话很明白,我们并不排斥竞争,但反对采取不正当手段的恶性竞争;如果美方执意如此,中美冲突将在所难免,而中方已做好相关准备。
世界很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美方不顾自身发展,执意对华打贸易战、科技战,倒霉的是美国普通民众和相关企业。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买单的是美国民众,破坏的是美国经济,而失去中国的大市场,包括半导体在内的美国企业,不仅将错过难得的发展机遇,还将面临生死存亡的营收危机。何去何从,美国两党要三思而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