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道游击队”这几个字我们并不陌生,众所周知,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组织领导下的众多游击队之一。
之所以叫铁道游击队,是因为这支队伍主要负责铁路运输上的对日作战,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支队伍的经历也曾多次被搬上荧幕,创编成电视剧和电影,剧中的人物刻画有血有肉,有勇有谋的形象深深地留在大众心中。
在铁道游击队中,涌现出过许多英雄。
其中作为创始者之一的徐广田,因其聪慧果敢、足智多谋的行事风格在当时被老百姓所熟知和爱戴,同时也被党组织评为甲级战斗英雄。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满身荣耀的人,后来却叛变了。这究竟是为何?
一:家境贫寒
徐广田出生于山东,家中兄弟姐妹众多,主要是靠父亲在当地煤窑卖粥饼为生,虽然父亲每日勤勤恳恳按时出摊,但是无奈家里人口众多,养家糊口也成了问题。
而徐广田小小年纪也跟随父亲在各大煤窑辗转。
看着父亲的经营日渐困难,徐广田为了减轻家中负担,为家庭出一份力,决定去煤窑干活,那时他只有十三岁。
可由于本身家庭贫穷,再加之他年龄不大,经常受到排挤和欺压。
在最初,他为了生活一直隐忍,可后来欺凌慢慢地变本加厉,他召集一起受欺压的工人们奋起反抗,结果可想而知,被开除了。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篇章。
二:机缘巧合,投身革命
被开除后,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徐广田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火车经过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他知道火车上的东西是敌人的物资,他突然灵机一动,召集其他工友,其中也包括他的兄长和弟弟,为了谋生,谋划着去扒火车。
在那个时代,贫穷的孩子去扒火车偷点东西可以说是正常的一件事情。
为了不被日军发现,他们往往是在晚上行动,并且在每次行动之前,都会提前给每个人安排好任务,有的踩点,有的放风等。
偷的也只是一些能够贴补家用的煤炭或者是布匹之类的生活用品。就这样一来二去,他们渐渐熟悉了这条铁路的运输路线。
有一次在扒火车的过程中,徐广田看到许多用布遮住的箱子,他回想起之前也曾多次见到这些,心里一下就明白了,这很有可能是敌军的重要武器。
想到他们对祖国的侵略,一个念头在徐广田的心中油然而生:要将这些箱子也拿几个下去。于是,他和同行的伙伴商量具体执行计划,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既定目标。
当他们高高兴兴地把箱子打开一看时,果不其然,真的是枪,他们为此感到非常自豪,觉得这也算是为国家做了贡献。
至此,他们扒火车的计划越来越严密,拿下来的军用物资也逐渐增多。
一九三九年,随着日军的不断进犯,我党决定组织铁道游击队,实施对日军的牵绊。
这支队伍主要是由工人组成,在鲁南地区,最初的队伍是在王志胜、洪振海的领导下进行活动,一共十多人。
随着铁道游击队渐渐步入正轨,鲁南地区的队伍想要扩展队伍建设。
由于很早之前就听说过徐广田一行人的事迹,觉得他们对鲁南铁路已经很熟悉了,再加之当地民众的口耳相传,党组织认为徐广田他们是加入铁道游击队的不二人选。
但由于他们一行人一直是单独行动,组织上担心其因受约束而不愿加入队伍,遂有很多顾虑。
一九三九年六月,王志胜找到徐广田,向他说明来意:
想要让他加入鲁南地区的铁路游击队,主要任务是阻碍日军的交通运输线路、造成物资短缺,以此来扰乱敌军的作战计划,为我军作战提供一定的帮助。
并且王志胜还详细地向徐广田说明了统一队伍的重要性。
徐广田听后非常激动,当即表示同意加入,除此之外,一直和他共同谋事的兄长和弟弟也表示同意加入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