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可台湾不长草,也要解放台湾岛”,“和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就是一名中国军人所说的话,梁光烈用一生见证祖国成长,却也始终心中有心病。
梁光烈1940年生于四川绵阳,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日军铁蹄践踏着中国土地,热血男儿纷纷投身军营以生命报效国家。
四川男儿尤为奋勇,抗日战争期间,川军先后有6个集团军另有2个军1个独立旅出川抗战,约占全国出兵抗战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
热血感染着每一个四川男儿,当然也包括梁光烈,当时的他尚属幼年,还不懂这么多。
1945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川军凯旋回乡,老百姓们夹道欢迎,他们昂首挺胸,迈着胜利的步伐。
梁光烈也在欢迎队伍中,他被军人刚毅的形象深深吸引,从那时起,他就立志长大成为一名军人。
1950年,志愿军奔赴朝鲜,保家卫国,当时的梁光烈年满十岁,已经到了懂事的年纪,只恨自己年纪小,不然他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志愿军,为此他努力读书,锻炼体魄,只等成年那一天。
随着年龄的增长,梁光烈参军的心也越来越迫切,刚满18岁的他第一时间投身军营,参军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因此家里人也特别支持他。
到了军营,他被分配到工兵连,勤恳好学的认真态度使梁光烈很快就成为最优秀的新兵之一,同时他也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
朝鲜战争结束后,表现上签署了停战协议,实际上关于朝鲜半岛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美国不断给联合国施压,解决问题的进度很慢,也就是说随时都有战火重燃的可能。
因此中央下令,25万志愿军依旧驻扎在朝鲜,而刚入伍的梁光烈就是其中一员,他是后来调入朝鲜的。
志愿军在朝鲜驻扎五年之久,但梁光烈的时间并不长,不过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也磨炼了他的意志,为日后的军旅生涯打下基础。
回国后,梁光烈一直在军营服役,为祖国的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并以出色的个人素质和军功积累,当时的梁光烈已经升至武汉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
很快就到了梁光烈的用武之地。1979年,越南背信弃义,屡次挑衅,中国在最困难时期援助他们200亿美元,最后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
国人群情激愤,誓要为祖国讨回公道,梁光烈就是其中之一,他再次升为陆军第20军58师副师长,随军奔赴越南,开启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分东西双线展开,东线指挥官是许世友将军,西线指挥官是杨得志将军,梁光烈便是在杨得志的西线军团效力。
到了云南边境,杨得志和诸多将领分析敌我态势,最后下达作战指令,要求在两个星期内解决战斗。
从后来的结果上看,我们的解放军还是低估了自己的作战能力,只用了8天就拿下凉山,直逼越南首都河内。
梁光烈的表现相当突出,杨得志委以重托,战斗进行一半时,杨得志因病回国休养,指挥权实际上落在了梁光烈手中。
一个月后,解放军胜利而归,梁光烈因为对越作战中的突出表现,荣升第20军军长。
当初入伍参军时,梁光烈只想好好当兵,保卫国家,20年过去了,曾经那个工兵连战士如今已经是一军之长了。
当然,梁光烈并没有因为职位和军衔的提升而自满,依旧勤勤恳恳地工作。
到了90年代,建国四十多年的新中国几乎扫平四周的潜在敌人,只剩下台湾这一块心病,因为诸多政治因素,美国始终在台湾问题上对英国掣肘。
1996年台海危机,李登辉到处宣传错误观点,美国则暗中支持,国人大为愤慨,中美关系空前紧张,两国一度在海面上军事对垒。
作为职业军人的梁光烈满腔怒火,中国念及一奶同胞始终对台湾一再忍让,不承想竟成了他们嚣张言论的底气。
“宁可台湾不想长草也要解放台湾”“和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这些都是梁光烈的强硬观点,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让人热血沸腾。
言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过激,但是充分表达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真实想法,台湾问题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梁光烈的理想必将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