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新闻的传播是国家对外的窗口,是国家形象的展示,也是老百姓对国家政策和风向了解的重要来源,因此对新闻主播的要求都比较多。
尤其是央视这样的大平台,不仅要求长相端正,对播放新闻时所着服装也有要求,需要大方得体,一般是以职业装西装为主。
但是在央视的众多主持人中,有几位是十分特别的,不仅不用穿职业装西装,还可以穿军装主持节目。
作为全国唯一能穿军装主持节目的女主播,也让其他主持人格外地羡慕。
这个特殊的节目就是央视电视台的《军事报道》,这个穿军装主持播报新闻的美女主播之一就是冯琳和丁丽。
军人转主播受观众喜爱的“国脸”
说起《军事报道》这档节目的主持人,让人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冯琳。
这个从这档节目开始就参加的主持人一直陪伴在观众身边,现在冯琳已经是军事专题部的副主任。
冯琳是她的本名,播音时他曾用海琳这个艺名,冯琳1976年出生在吉林的一个小康家庭。
目前是中校的军衔,冯琳还曾经是全国的政协委员,参加过国庆的阅兵庆典,十分受观众的喜爱。
冯琳1996年入伍,在入伍后她没有忘记自己新闻人的本性。
她深知脚下走路的距离将代表新闻的广度和宽度,用脚步丈量新闻,是冯琳一直以来的工作座右铭。
因此在入伍后,冯琳没有很快的开始进行新闻报道,而是进行了深入的走访和调研。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她走遍了祖国的很多地方,尤其是会去到边远的哨所进行采访这些边远的哨所多半都是十分艰苦的地方。
冯琳一个女孩子却从来没有过畏惧,无论多么艰苦的环境她都勇往直前。
其中有一次冯琳前往边境进行采访,由于海拔较高,刚来到高原冯琳就有了很严重的高原反应,头晕呕吐等纷纷袭来。
为了不耽误整体的采访进度,冯琳愣是挺着严重的高反继续坐车前行。
来到部队后,刚刚吸过氧好了一些,冯琳就开始了工作,在与战士沟通的过程中,看着那一双双稚嫩的眼睛,冯琳忽然觉得高反也没有那么严重了。
冯琳有着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在每一次的采访拍摄中都能用自己独特的镜头视角向大家展示战士们最真实的生活和工作。
当这些鲜活的拍摄素材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在感慨战士们辛勤不易的同时也感慨记者感情的细腻和周到。
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冯琳在这三年里走访了300多个连队,收集了无数的军事题材。
在她的血液里深深的印下了战士的印记,这对她以后的新闻经历有很多的帮助,2001年冯琳正式的成为了一名主持人,她青春刚毅的形象深受观众的喜爱。
2006年央视军事频道要筹备王牌节目《军事报道》,作为频道重点培养的女主持人,冯琳自然而然的接下了这个重任。
作为唯一一个可以穿军装主持的军事新闻,冯琳深知这档节目对央视的重要性,因此她丝毫不敢怠慢,更加积极的进行学习。
做《军事报道》的主持人与其他节目不同,不仅要对我国的军事情况了解,也要经常的关注国际上的军事形势,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很丰富的军事知识。
为了更好地承接这份工作,冯琳经常学习到深夜,让自己的军事知识更加强大起来。
作为《军事报道》的第一个女主持人,冯琳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多次获得央视的嘉奖。
她还曾经获得金话筒奖,成为政协的委员,替人民发声,《军事报道》成就了冯琳,也是冯琳让《军事报道》更加鲜活。
非科班出身 成就自我
如果说冯琳是丰富的军旅经历给了她足够的底气,那么《军事报道》的另一位女主持人则是用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到了节目的主持中。
他们以很相似的军人的主持风格被观众所熟知,但却以不太相同的个人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她就是《军事报道》的另一位主持人丁丽。
丁丽虽然与冯琳年龄相仿,但经历却与冯琳截然不同,丁丽出生在河南焦作的一个小乡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在那个年代,虽然能够读书,但在农村绝对是接触不到那些兴趣爱好的教育的。
丁丽在完成义务教育后,来到了一所中专院校进行学习,学习的专业也是当时比较热门的计算机。
进入中专以后,丁丽就表现出了相对其他同学在语言表达上的天赋,学校看到丁丽的天赋后就积极鼓励她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并且学校的大小型晚会都由丁丽主持。
在学校崭露头角后,丁丽就进入了当地的县电视台,主持了一些新闻节目。
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她还参加了焦作市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选拔工作,并且夺得当期比赛的第一名,进入焦作市电视台。
此时的丁丽已经比较满足,但她的老师却认为丁丽的可能远不止此。
因此就鼓励丁丽要继续学习深造,丁丽在得到老师的鼓励后也是不负众望,她积极努力强化专业知识。
在毕业后考取了郑州大学新闻系的本科专业,并且边学习边进入河南省电视台进行工作。
工作期间丁丽凭借自己坚韧不拔的品格和不断地学习也在河南电视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大学毕业后进入河南电视台工作主持河南电视台的《河南新闻联播》,并最终在一众的主持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军事报道》的主持人,也圆了自己的军人梦想。
结语
无论是冯琳的军旅采访百炼成钢,还是丁丽的白天鹅式的蜕变,这些美丽的女性都在用她们独有的方式在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芒。
他们性格中的闪光点正是这档节目所需要的,也是观众所看重和珍惜的。
这些代表中国形象的国脸将代表中国持续发声,站在舆论的最前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