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推广者专属福利,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先到先得。

1945年的重庆谈判,就像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自古以来,无论是历史专家,还是平民老百姓,总是乐此不疲地讨论它、剖析它、评价它。

其中,有一个细节一直以来广受大家关注,那就是关于毛主席离渝的时机和动机的问题。

毛主席当年是8月28日抵达重庆,8月29日开始正式商谈,9月23日~26日休会了4天,9月27日重新启动谈判。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就在重启谈判后不久,毛主席却突然提出了要提早返回延安的计划,并由周恩来转告和征询了张治中的意见,对方虽然有些猝不及防,但还是“君子一诺千金”,承诺护送毛主席回延安。

▲毛泽东与蒋介石

大约一周后,蒋介石被迫同意了毛主席提前回延的计划,于是毛主席在签完《双十协定》的第二天一大早,就迅速登上飞机离开了重庆,匆匆结束了长达43天的谈判之旅。

客观来说,相较于前期的“不疾不徐”,重庆谈判后期的节奏进展非常快,甚至还没等人反应过来,毛主席人都已经回到了延安。

毛主席当初突然提出返延并迅速离开了重庆,其中究竟有何考量?是无意之举,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有意为之,那么究竟是为了什么?

事实上,对于国共首脑谈判这样的极敏感政治事件,任何一个细节都是精心安排过的, 比如当初蒋介石三次电邀毛主席赴渝和谈,这三封电报回或不回,隔多长时间回,怎么回?比如毛主席是去或不去,什么时间去,怎么去,带谁一起去?甚至,毛主席去的时候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住在哪里,谁来承担警卫等等,每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细节,其实都经过了多方考量。

▲毛主席走出机舱后挥舞考克帽(又名拿破仑帽),这是周恩来事前专门设计的细节,意为“扭转乾坤的力量”。

总之,当年在重庆谈判后期毛主席迅速离渝,绝不是“无心之举”,而是多种变量综合作用下的“刻意为之”,下面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

“国党毫无诚意”

毛主席之所以想走,当然是因为谈不下去了,为什么谈不下去了,原因很直白,国民党当时并没有真的打算谈出成果。

内容分享:
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Top